文森特·梵高与他的《星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是一个宁谧的夏夜。

 

      在法国罗讷河口省的一个叫做圣雷米的小镇,梵高透过病房的窗子向外望去,星光灿烂,高大的柏树矗立在眼前,远处的哥特式屋顶与四周零落的矮檐亮着阑珊的灯光,与天上的星遥相呼应,远处的群山青影延绵。这本该是一幅宁静温馨的夏夜美景。

 

      1889年,在与挚友高更一次争吵之后,梵高精神分裂症复发而割下了自己的左耳,并用手帕包起后送与一名妓女。之后于5月8日自愿前往阿尔勒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治疗,此时的梵高已逐渐走近了生命的尾声。其间他开始大量绘制丝柏树连作,在住院后一个月,创作了他最著名的画之一——《星空》(也称《星月夜》或《星夜》)。

 

      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他们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先驱。

 

      这幅作品是他在圣雷米疗养院创作的,时间是1889年6月。这时他的绘画风格已经基本形成。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情感的时候,就不停地作画。这幅作品的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柏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他所看见的夜空就是一个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慧星景象;它所给人的感觉就是,陷入一片黄色和蓝的漩涡之中的天空,仿佛已经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扩散,使得面对自然的奥秘而不禁战战兢兢的芸芸众生,顿时生起一股绝望的恐怖。梵高不是希望看到这幅画的人们感到恐怖,而是他自己内心的痛楚,他把这种痛楚影射在巨大的苍穹之中,就像他亲眼见到了天地未辟以前的混沌世界一样。这表明此时梵高的艺术风格偏重于一种抑郁、忧郁。他的笔触证明了他的病态气质和性情的不稳定。

 

      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像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幅作品体现了梵高作为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的艺术风格。他的艺术风格不同于印象主义。他充满热情,充满激情,他充满对生活的爱,充满对艺术的爱。因此,在他的笔下,浓烈激越的色彩不是画出的,而是随心灵奔流而下,扑面而来的稚拙形象是画家心中的抗争与呐喊。他没有娴熟的技巧,他没有哗众的心态,他用自己的笔和色,用自己的爱,去呼唤美好与真情,去表现美好与真情。 他属于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风格,用自己的直觉来画画,而不是西方艺术一直强调的科学,换言之就是个性和创新。

责任编辑:泽恩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