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著名油画大家刘青松,欣赏超意象油画
刘松青的绘画是一种个人的自由表达:从材料到技法、从形式到题材,再到他对大千世界的理解而所传达出的个人“精神”。
刘松青在绘画中重视材料的运用技术,这不仅与他严谨细致的做人和做事的态度有关,更与他的学习经历有直接关系。他先是就读于中国美院,耳濡目染的学院教育让他受益匪浅,后来的中央美院油画系材料艺术研究班的学习实践,使他在绘画材料的运用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认识。从他的绘画表现手法上看,我想到了修拉那神秘的点彩艺术,想到了波洛克淋漓尽致的泼洒艺术,更想到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的晕染皴擦。但当我近观,它却既非点彩亦非泼洒,更非水墨晕染,而是纯粹的油彩。画家运用自己创新的独特技法,似魔法般使得颜料在他的每张作品中,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表现效果。画面变化无常、神秘莫测,并呈现出一种强烈的现代的图式,让人过目不忘。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具有油画语言的厚重感、丰富感;材料语言的肌理感、现代感;还具有水墨绘画语言的一种灵性——写意性和神秘性;更具有水彩画语言的偶然性、不可复制性。画面极其丰富。画家用色是高雅的,单纯而又苍茫,厚重而又清透。浓处精彩而不滞,淡处灵秀而通透。

刘青松作品
从题材的选择上看,画家巧妙地将中国文人画中的物象元素,比如:梅、荷、山石等,放置于画面之中。这些物象的存在,使得画面所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更浓。画家将它们以写意的表现手法存在,画面显得轻松随性、气韵生动。饱满而强烈的现代图式,给带有温婉诗意的画面平添了一份雄性的张力和霸气。
从艺术形式上看,我想到了早期国立艺专的首任院长林风眠大师和他的学生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大师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是中西绘画合璧的极佳典范。也许是师承渊源的关系吧,同为国美走出来的油画家刘松青的绘画艺术,既保留了油画语言的纯粹性,同样也深具东方文化的韵味。他巧妙的运用、融合中西方绘画的技法与精神,以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所说的“大象无形”“天人合一”的理论为依据,以西方绘画材料为依托,做到了以写意为主,强调抒发主观意识,追求“空灵与虚幻”之感。面对一草一木的曼妙轻柔,一山一石的粗狂强劲。画家将绘画从这些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表现。他用特有的绘画语言抒写着自己的情感,借以简单的物象述说着古典和当代。

刘青松作品
画家在具象与抽象,似与不似之间行走,在东西方文化的穿行中,在艺术语言的拓展与融合上,作品展现了东方艺术的博大的艺术精神与境界。这正应了前辈吴冠中的创作理念: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
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我们读到了细腻温婉,也读到了质鲁彪悍,我们读到了柳永式浅吟低唱的婉约,更读到了苏东坡式大江东去的豪迈,这或许正是画家本人的个性写真吧。
愿画家松青面对浮躁纷杂,依旧如往昔般从容而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