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著名油画大家刘青松,欣赏超意象油画

刘松青的绘画是一种个人的自由表达:从材料到技法、从形式到题材,再到他对大千世界的理解而所传达出的个人“精神”。

刘松青在绘画中重视材料的运用技术,这不仅与他严谨细致的做人和做事的态度有关,更与他的学习经历有直接关系。他先是就读于中国美院,耳濡目染的学院教育让他受益匪浅,后来的中央美院油画系材料艺术研究班的学习实践,使他在绘画材料的运用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认识。从他的绘画表现手法上看,我想到了修拉那神秘的点彩艺术,想到了波洛克淋漓尽致的泼洒艺术,更想到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的晕染皴擦。但当我近观,它却既非点彩亦非泼洒,更非水墨晕染,而是纯粹的油彩。画家运用自己创新的独特技法,似魔法般使得颜料在他的每张作品中,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表现效果。画面变化无常、神秘莫测,并呈现出一种强烈的现代的图式,让人过目不忘。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具有油画语言的厚重感、丰富感;材料语言的肌理感、现代感;还具有水墨绘画语言的一种灵性——写意性和神秘性;更具有水彩画语言的偶然性、不可复制性。画面极其丰富。画家用色是高雅的,单纯而又苍茫,厚重而又清透。浓处精彩而不滞,淡处灵秀而通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青松作品

从题材的选择上看,画家巧妙地将中国文人画中的物象元素,比如:梅、荷、山石等,放置于画面之中。这些物象的存在,使得画面所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更浓。画家将它们以写意的表现手法存在,画面显得轻松随性、气韵生动。饱满而强烈的现代图式,给带有温婉诗意的画面平添了一份雄性的张力和霸气。

从艺术形式上看,我想到了早期国立艺专的首任院长林风眠大师和他的学生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大师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是中西绘画合璧的极佳典范。也许是师承渊源的关系吧,同为国美走出来的油画家刘松青的绘画艺术,既保留了油画语言的纯粹性,同样也深具东方文化的韵味。他巧妙的运用、融合中西方绘画的技法与精神,以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所说的“大象无形”“天人合一”的理论为依据,以西方绘画材料为依托,做到了以写意为主,强调抒发主观意识,追求“空灵与虚幻”之感。面对一草一木的曼妙轻柔,一山一石的粗狂强劲。画家将绘画从这些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表现。他用特有的绘画语言抒写着自己的情感,借以简单的物象述说着古典和当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青松作品

画家在具象与抽象,似与不似之间行走,在东西方文化的穿行中,在艺术语言的拓展与融合上,作品展现了东方艺术的博大的艺术精神与境界。这正应了前辈吴冠中的创作理念: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

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我们读到了细腻温婉,也读到了质鲁彪悍,我们读到了柳永式浅吟低唱的婉约,更读到了苏东坡式大江东去的豪迈,这或许正是画家本人的个性写真吧。

愿画家松青面对浮躁纷杂,依旧如往昔般从容而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