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晓春:俯仰视角的壮丽途观
中国文物网讯 艺术家聚拢形成群落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究其核心,艺术家群落是艺术创作者生活、创作,并且能够彼此交流的地方。为了探究生活在艺术区中的艺术家与艺术机构的生存现状,了解他们在艺术群落生活中的直观感受,2013年8月中国文物网记者走进了宋庄艺术区耿晓春工作室,对画家耿晓春进行了采访,探寻那些正在消失的精神脉络,以及艺术家充满活力思想饱满的艺术群落生活。
群落生活的真实感受
中国文物网:耿老师您好。您来宋庄大概有多长时间?
耿晓春:我来宋庄快3年了。一直呆在这个工作室里。很早以前就很想过来,但是因为一些事情没能实现,其实来宋庄是早晚的事。很欣慰的是来这之后有一种纯粹创作的状态,同时第一个月就有人收藏了作品,还是比较幸运的,使得生活上有了一点保障。
中国文物网:请问您是怎样看待艺术家群落这个概念?
耿晓春:艺术家群落的概念并不是那么复杂,大家在一起相互之间有艺术上的借鉴,一起在这个圈子里互相支持,在一个适合创作的地方生活。在这个艺术圈子之内,互相给予打开艺术之门的另一种形式上的灵感,或者产生共鸣。
中国文物网:每个艺术家所选择的创作角度都是独立的,比如虽然都画山水,但每个艺术家脑海里的山水呈现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那么邻里间艺术同仁的切磋交流还会有意义吗?
耿晓春:绘画在总体意念上都是一样的,不论是西画雕塑、还是国画表现,都在表达自己的语言情感,他有他思路,我有我的想法,这些人在聊天中相互启示,互相有补充,补充的方法也不是完全刻版的方法论或者形式说,而是有意识无意识当中的生活状态、情感依托、人生态度。有时候在创作,或者在一起聊天,在进行当中的时候,考虑一些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一种”走神儿”,我们透过窗台看外面,风扇在动转,窗外有一栋房子,这也是一幅画一处人家。这是一种互相体悟的感觉,不能说谁去参照了谁的空间。不管走到哪里,都特别需要这样的生活氛围。需要一个圈子互相带动,互相介绍朋友,和一些在创作观念上互相启迪的人多交流。当初选择落户宋庄也是这个理由,这里艺术家比较集中,形成了一个小的“艺术市场”。
中国文物网:您来宋庄这两三年,觉得这里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创作环境地点吗?
耿晓春:我的要求不是那么高,能有个地方画画,安静一点,没人打扰就可以了。
中国文物网:宋庄由原来单纯的艺术家居住性聚集形式,逐步发展为原创艺术家、画廊、经纪人等共同形成的艺术聚集区,您是怎么看待宋庄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对您的个人创作或是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耿晓春:对我没什么影响。可能原因还是在创作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收入。其实原来找个超市买个烟也很困难,也有些烦恼。现在工作室周围都有超市,都有裱画装框的地方,生活起来比较方便。
中国文物网:随着宋庄整体环境的改变,带给艺术家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在配套设施上方便了艺术创作,这种变化是比较有积极意义的。
耿晓春:对,对于画家来说画材很重要,买画材买宣纸笔墨纸砚都很方便,可以满足画家一定的生活需求。
中国文物网:目前工作室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耿晓春:没有。我在哪里都一样,而且这里一直没有涨房租,每个人都一样,住的时间长了就对它有了感情,好像习惯了一样。也许将来会换个大一点的工作室吧。
群落生活中的艺术创作
中国文物网:您现在还外出去写生吗?
耿晓春:写生。这几年到宋庄之后去过一次,以前每年春天和秋天都会出去一次,在东北的写生稿多一些,我喜欢东北风情的东西,喜欢那里的雪山、院落。基本一年去两次,走出去时我也会想,要是能和朋友们一起去应该很好。写生的时候我喜欢找个和别人不一样的方位,取景方向不同。
中国文物网:给我们说说您的作品吧。在这里的创作状态和在东北时会有什么不同?
耿晓春:因为我从小在东北长大,我喜欢画些纯东北的东西,东北的山川特色农家生活,因为对陌生环境的生活不太了解,到宋庄之后,这里生活的艺术家所从事的创作多种多样,自己在有意识无意识当中,会有一些改变,以前画风比较保守,现在呈现一种放松的状态,每个艺术家都是一样的,都是在不断的改变中成长起来。
以前画工笔,工笔画更容易将作品画的唯美柔一些。后来我更偏爱壮丽感觉的创作,在画面上我会大范围使用横线、竖线,将不同体系糅合,再打上空白,呈现出寂寥广阔的冲击感;同时在创作中会以不同的角度视角,这些房子就是,所有眼观处,是房子的屋顶。仰视和俯视最终呈现的效果会非常不同。这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理解,与平时的理念不尽相同。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历史,画面是考验创作者能不能讲述历史。
中国文物网:这些作品很考验画者的基本功力。
耿晓春:对,工笔画是散发久远气质的,技法上需要传统的绘画功底。传统的书画艺术大师们在技法笔墨上的成就已经非常优异,而我们作为晚辈,在继承的基础上,更需要一种形式的突破。从工笔的细腻、很确定性的状态,转变为试图拉大视野角度。从内心来说,是我自己创作的一个飞跃和转变,我就是想要这样的状态,一个自己能够做成和画出来的状态,这也是经历不断的构思、练习、抒写找寻的过程。
在创作的时候,要找到在外面时那种感觉,画一只掠过高山的大雁,思考自己如同大雁掠过,它是构图的体验感,需要自己去换位揣测。就像你同时看那些鸟在一个平行视角上飞一样,在这儿是俯视的,画法并不复杂,但是它的表现却不一样。画面要求上我喜欢颜色比较淡雅些,布局上,我会表现树的时候把树的范围画的很大,画山的时候把房子画的比较小。而且我也在坚持走跟传统画法不太一样的方式。传统画法,中国人可能也是留白,但是把留白都留在即白即黑上面,它是通过实物去画。我正好跟它相反,我会把想要表现的白留在空间里,也算是自己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