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冲突是养分,活出艺术家“人”的状态

中国文物网 艺术家聚拢形成群落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究其核心,艺术家群落是艺术创作者生活、创作,并且能够彼此交流的地方。为了探究生活在艺术区中的艺术家与艺术机构的生存现状,了解他们在艺术群落生活中的直观感受,2013年8月中国文物网记者走进了费家村八号艺术区阿海工作室,对画家阿海进行了采访,探寻那些正在消失的精神脉络,以及艺术家充满活力思想饱满的艺术群落生活。

群落生活的真实感受

中国文物网选择一个地方居住,意味着选择一种特定独有的生活方式,与其他艺术园区相比,当初落户费家村建立工作室的理由是什么?

阿海:费家村的位置是不错的,因为日常活动基本是在798、望京附近,饮食交通出行会很方便。宋庄太远,从宋庄到这像是进城一样,不太愿意去,虽然艺术家创作需要相对安静独立的艺术群居状态,但是你是不能与社会脱节的,还是需要与社会结合的比较近。我应该算是一个接触社会比较多的人,时间分配上1/3睡觉,1/3画画,1/3郊游,这是接触社会的一个方式,要不你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进行艺术创作就可以了,你到北京来做什么,这就失去任何意义了。你在这里感触、生活,无形当中你的作品里面会呈现这种生活的思考语境,这是来北京进行艺术创作的初衷。

中国文物网来到北京后,工作室有没有进行过搬迁,几次搬迁的缘由是什么?

阿海:开始来的时候是在草场地那一个汽车俱乐部里面,现在已经都拆了,我搬到费家村这边大概是在2007年或是2008年,这个工作室以前是奇志龙老师的,他搬走我刚好搬过来。费家村里的艺术家工作室其实最早只有7号院8号院这两个院,后面的一号到六号院都是后来陆续盖起来的,7号院8号院这两个院待过非常多的艺术家,郑晓刚、奇志龙、杨骞、郑华……很早的一批艺术家都曾经在这里建立过自己的工作室。

中国文物网您和周围居住的艺术家相处如何?是否能够给彼此的艺术创作带来灵感?

阿海:是,我们的关系都很好并且经常往来,关系特别好的大家会一起去吃饭聊天,会去唱歌。有些艺术灵感的启发是在不经意间聊出来的,因为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朋友圈子,大家在一起,他的圈子是另外一部分人我们在一块又聊,就会聊出来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来。

中国文物网这就是艺术家群落产生聚拢的原因吧。

阿海:对,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艺术区都是这样,不是独门独院,大家的工作室挨的很近,所以我可以邀请他们到我家里来玩,我可以招待他们,搞一个定期的派对,这对艺术创作肯定是好的。但是也有它的不好,就是偶尔会发生在你进行艺术创作时不定时来串门的访客,这时创作思路会断下来,有时会接不上。理想中的工作室还是希望相对更为独立的院落,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是需要完整的独立空间的。

中国文物网您在环铁艺术区也有自己的工作室,感觉在那边创作会有什么不同?

阿海:也一样,艺术区好像差别不太大。

群落生活的艺术创作

中国文物网看您的艺术创作,发现作品风格前后变化很大,这种转变的契机是什么,是否与来到艺术区建立工作室有潜在关联,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阿海:我之前是从画水墨开始的,是属于这个风格的,画偏传统一点的水墨画,来到这里以后发现如果你要做当代艺术的话可能要舍得抛下来,要找一个新的当代的语境,你要去重新思考。我之前没有接触过油画,来到这边之后就画了一年多的油画,画油画的过程也是不断寻找自己创作风格的过程。以前画国画宣纸一笔下去是不能改的,而油画可以改,我想在改的过程中去找寻自己的创作风格,这是我画油画带来的想法。现在我又回过头来画水墨,但画面的很多颜色其实是有油画的颜色在里面,在不断的碰撞和尝试中,我找到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一种奇妙的呈现方式。

中国文物网这种不断的自我否定,重新定位找寻的过程是很勇敢同时也非常冒险的行为,您当时有没有想过会找寻失败,找寻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它不一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阿海:没有考虑这些问题,不会考虑找寻失败,考虑过也许短期之内会找不到。其实有很多人找不到,到现在依然没有找到,我是比较短的时间进入到这个状态的。因为我相信我能找到,我从开始要找东西的时候就觉得我可以找到,很快就找到了。这有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问题。

中国文物网其实您的很多艺术创作都是天马行空的,打破现有束缚框架的。第一次来工作室看您的画就觉得它们很有感染力,背景是锈迹斑斑千年风化的感觉,但是画作的内容表达又是前卫的先锋语言,两种不同风格语系结合一起,就产生了一种非常特别又饱含深意的意蕴在画里面。

阿海:对,你要去看苏童的文章可能会对我有一个了解,他写文章就说我是一个冲突的人。从20年前开始写我,到现在他觉得我一直是矛盾的冲突,我的人不是这样一个人,但是我的画是这样的画,他最不理解是我的画,他说我怎么会画出这样的画。有一个艺术家,我跟他是特别好的朋友,他写的文章里面第一句话我们两个有20多年没有见了,他说每一次聊天都会谈到我,谈到我的时候就会问这个哥们还活着吗,无数人写文章会写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传奇人物,可能是谈论的话题焦点。你看我平时行为方式,因为好多朋友我们都太熟了,他们会说这个哥们还活着吗,这个人肯定是乱来的人,而乱来的人怎么会画出这种画呢,他们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判断,但是他们真正还不是太知道我内心里面的东西。

中国文物网您的很多视角和思想,其实内心是非常矛盾或是冲突的,但是您又把这个冲突在身上很坦然的表露呈现,就是活出来了。

阿海:对,你讲的太好了,总结得特别好。

中国文物网所以说您这个人与画作创作,画作只是您的一个分身或者是某一时刻的影像,是您的某一个时间段或者是画这个画作那一刻的您,它不代表完整的您,完整的您是一个更加全面或者是综合的矛盾个体。

阿海:在我的生活中画是一部分,可能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特别爱玩,在其他地方的名声比画的名声大的多,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文物网接触到的艺术家包括您在内为人都特别亲和,以一个常人的姿态容易亲近。但是您的状态是您活出了一个艺术家人的状态,而不是我通过您的画作我觉得您是一个艺术家,而是您本身是一个艺术家,画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您的生活状态就是艺术家的生活状态。

阿海:不画画的话还是一个人,你刚才讲的活出人的状态非常好,人活不出“人”那就麻烦了。我们看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你要活出人。可能艺术正好巧了,跟这一句话比较配,其实各个行业也一样,看你怎么去巧妙的理解这个事情。就像我们开车一样的,好的司机是人车一体的,其实每一个事情都可以做成人车一体的感觉,就是看你怎么样去做。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