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健秀挺 神韵雅逸
——品读著名书法家朱非老师楷书艺术
汉字之发展蕴含古人对字形之审美观念,唐楷之笔法、结体等体现了成熟汉字之美,达楷书之巅峰。然生活节奏加快,使为功名所累之人们变得心浮气躁,楷书耗时费力,且难于出新,使研习之人渐少。古越绍兴,书家朱非老师,甘于寂寞、不求闻达、临池不辍、躬耕砚田,精研楷书数十年,渐臻佳境,闻名遐迩。
朱非老师,自幼笃好书法,手追心摹欧体近50载,间或学二王、赵孟頫,及赵之谦北碑和《曹全》《礼器》二隶。品读朱非老师书法作品《古越龙山碑》,其书以欧体为基,结构严谨、端庄伟岸、点画精到、清劲秀挺、刚柔相济、气势双生,一点一画自有刚健之美、清刚雅正之气。
行楷作品其书以赵体为基,略掺用行书之笔法,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外貌柔润而筋骨内含,细品之,清颖隽秀、神韵雅逸、意味深长,引人遐想,使人悦目、悦心、悦情。
综观其书,作品气韵生动,尽显才情,谨严稳重之间架结构,不湿不燥之墨色变化,笔线挺拔不露圭角,笔笔谨守法度,体现了其极深之楷书功力。用静态之线条表现作品之勃勃生机,是楷书艺术语言之精髓,亦是楷书之极致。其楷书取欧之法度、赵之圆润,然非摹欧拟赵,有诸大家之元素折射,书法之时代气息、书家之审美情趣,映入其中。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朱非老师之墨迹,再次印证了此理。
古今研习书者,文化知识与艺术修养兼收并蓄,方能领略书法之精神内涵及奇妙之艺术境界。清人杨守敬说“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无胸无点墨而能超佚绝伦者也。”现任绍兴墨趣会副会长,绍兴书画社顾问之朱非老师尤重学问文章之气。从朱非老师出版之《斗门史说》、《斗门之谜》等多部文史作品,足见其文学涵养之丰富,地方史学研究之透彻。长期对文学之爱好、广泛之字外功夫,带给其儒雅之气质、高尚之情趣、深厚之文化底蕴、丰富之阅历及宽阔之胸襟。观朱非老师之书作,既有其个人风格及面貌,又有其深邃之内涵,浓郁“书卷之气”扑面而来,仿佛能够感受到其胸有成竹、挥洒自如之作书状,顿挫有致之挥笔。
传承历代前贤之书法艺术,开创楷书艺术之新风貌,衷心地祝愿朱非老师向楷书艺术更高层次之攀登和跋涉中取得更大收获!为我们提供更多能愉悦心灵、陶冶情操,雅俗共赏之楷书作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