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虚骐:宁静世界的心灵沉潜


三年时间,范虚骐的变化与之前判若两人,不仅画风变了,甚至连名字也改了——我当初认识她的时候,她叫范红。
范虚骐名为“尘镜”系列的新作通过淡雅温润的色彩、简化的构图、虚幻的画面气氛、若隐若现的形象营造出梦幻般的虚静之境。相对于此前的创作,她的画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不仅是“怎样画”的延伸,也是“画什么”的更新。这是从对景写生向主观臆造的变异,更是从现实向梦境的过渡;这是从感情抒发到生命思考的升华,更是从视觉向心灵的沉潜。
范虚骐坦言,这几年遭遇的人生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感悟是她艺术变化的根源。我们知道,生命中的难题人人都有,而破解之道个个有别。作为一个艺术家,她将艺术创作变成了日常生活中消减负念从而实现心灵净化的最佳方式。何况范虚骐原本就是一位安静温婉、朴素简单又具有怀古情思的女子,她喜欢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迷恋埙曲的古朴、浑厚、低沉、沧桑 。因此,当她试图寻找走出生命困境之路的时候,老庄哲学、佛教思想以及中国古代传统文学艺术为她指引了新的方向。
对于范虚骐而言,她在绘画上做了逐一的简化试验。她摒弃了强烈而又鲜艳的再现性色彩,取而代之的是极为清淡的浅色调,这些颜色最初是浓重而生涩的,经过画家反复的叠加、抹擦与保留,最终呈现了浅淡却圆润的视觉效果;与此同时,在画面的构图上,她舍去了多余的物象,由“无”衬托出“有”,这也是她重内简外的生活态度在画面中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她一改油画的写实风景造型,而是大量借用了中国古代写意山水和工笔花鸟画的景物配置;事实上,她画中的物象有的是来自对中国古代绘画局部的挪用,例如,她画面中的蝴蝶和鸟以及仙鹤的形象就是分别借自北宋宋徽宗、南宋李安忠和明代边景昭的绘画作品。这些原本毫不相干的生灵被她用并置或重叠的方式组合在自己的画面中,使得整个画面具有一种超现实的神秘感。
值得注意的是,色彩、造型和物象的简化,乃至画面的虚化、朦胧和单色化正是当代绘画的某种特征;而现成图像的挪用、组合和重构更是观念主义艺术的通行策略。虽然范虚骐的艺术语言契合了当代绘画的流行风格,但与大多数当代画家不同的是,在她这里当代绘画的特征以及观念主义的艺术手段不仅是她智慧的表达,更是心灵的抚慰。
范虚骐这组绘画作品的标题“尘镜”二字取自禅宗五组弘忍的弟子神秀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确,这样的绘画不是仅仅用来满足感官愉悦的,它带领我们超脱尘世的喧嚣回归宁静之境,探听心灵的声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