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友海:“云海”里的惊奇和美妙



在当今中国画坛上,画家丁友海是既掌握了中国画传统技法,同时又具备现代创新意识的少数画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跟随著名画家郭传璋研习山水画艺术,数十年践行师命,无一懈怠。他游历名山大川,领略山水之魂魄,浸染山水之灵气。其绘画风格变得格调清新,笔力雄秀,墨色滋润。
丁友海得恩师郭传璋之真传,所制云海,环国首屈一指。在众多画家的山水画里,可轻易地把他从“云里”找到。他笔下的云烟,轻盈飘渺,常使人处在真情实感的云雾山中或波涛汹涌的云海之上。令人感叹自然之惊奇和美妙。他笔下的烟云,不是无谓的空白,而有丰富的内容,正所谓“计白当黑”,让人有联想的空间。
丁友海的作品,把中国画的对比美,尽情展现给了欣赏者。他描绘的烟云雾霭,飘逸变幻、清如薄纱,似无却有,如丝带既断又连;他描绘的崇山峻岭、剑峰苍崖,结构严谨,重如铁造钢铸一般。这就把轻重对比巧妙地融合在一幅画面之中,给人以轻重的对比之美。从他的作品中,仿佛能看到他追求山的结实和云的轻飘的一种对比。
丁友海经常把干湿对比巧妙地安排在一幅作品之中。干者,笔墨干渴,既苍又枯,作画时他常使用焦墨破笔,在纸上侧锋划线,随机皴擦,相映成型。既着力刻画山石的质感,又照顾大势之所需,体现秋林苍岭极为秀美;湿者,墨色润泽,他时常在大笔湿色上,用破笔急施重墨,任其自然浸化成趣。如远山带雨,翠色欲滴。干湿二者互为衬托,令人叫绝。
黄山、黄河,长江、长城,素为中华精神之经典元素,丁友海用娴熟的技法和传统精髓演绎“中国”印象。这些景象在丁友海的画作中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如其黄山作品,仿佛唤起生命之大爱。雄峰如万仞擎天,惊人魂魄;云雾峰底环绕蒸腾;苍松危崖而立,犹如君子临风。实可谓是丁友海心灵质感的外在显露。
当画不再只是技法,融入了画家的情、画家的爱、画家的追求时,这画就有了风格、有了生命。丁友海的作品,随着他对艺术真善美内涵的不断体验,而日臻完善、变化。可以预期,他将不断创作出不愧这个时代的力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