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淳:化繁为简的艺术体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贾淳 

  贾淳 

  2009年毕业于法国国家高等艺术学院·巴黎美院。

  ■ 展览

  2012年 

  “寂然独立”群展(北京)

  “无处藏身”之“领地”双个展(北京)

  “喵星人”分泌场(北京)

  “林泉高致”群展(北京)

  2011年

  “萨伏伊别墅的白色”个展(上海)

  “第二眼”(上海)

  “虚实同源”北京新媒体艺术年展(北京)

  2010年

  “微言”上海双年展外围展(上海)

  “艺术、城市与记忆”(法国)

  “水土服不”中法艺术家交流展(西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视觉体验化繁为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Giovanni 吕 201cm×65cm×50cm 不锈钢亚克力 2012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ikos 98cm×130cm(右) 150cm×85cm(左) 亚克力 2012年 
 

  让作品“隐藏”在我们身边

北京商报:您曾经在欧洲有9年的生活、学习经历,国外的艺术学习经历和出国前接受的美术教育是否有延续,或者更多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贾淳:我在出国之前没有接受过真正的艺术教育,那时艺术对我来说更多属于音乐,我组过乐队,迷恋过服装设计。绘画也有些特长,但没怎么下过功夫。高中毕业后申请法国留学签证的学校是一所商校学经济管理,这更多有父母的意愿在其中,但自己是冲着艺术去的。

我的艺术教育是到了法国才开始的。一开始是自学,成天泡在美术馆、图书馆、画廊,也进行创作实践。考入巴黎美院是我到法国的第四年。回想起来,之前在国内自己处于寻找方向但一直找不到的阶段,带着对艺术最本真的诉求在法国做出了选择并接受了专业的艺术教育,让我对自己的价值所在更加坚定明确。

北京商报:“萨伏伊别墅的白色”是您2011年一个展览的名称,但这座带有极简主义倾向的经典现代建筑,似乎对您艺术理念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相应地做出了一系列的创作。

贾淳:萨伏伊别墅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一个建筑作品,而是艺术作品。它以简洁的几何形体以及丰富的结构语言组合营造出一个观看的迷宫,使观众进入之后会对它有一个视觉上非常直接的体验。这也是我以萨伏伊别墅为契机做该系列摄影装置的原因。我认为作品本质是给予观看世界的角度,在创作中我不加修饰地使用自然、原始的材料,回归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以引导观众心里变化,强调个体的直觉体验为初衷,由繁化简地建造观看的空间,给予观众一个在开放的心理状态下感悟的过程,这跟东方思想、中国传统艺术里强调的意境有契合之处。我觉得自己更多是从这个角度上来思考、探索的。

北京商报:您似乎非常迷恋镜面效果,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嗜好还是在某个时期形成的习惯?

贾淳:我对图像感兴趣,在巴黎美院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做影像类的作品。镜子是与图像本质产生直接关联的东西,通过镜面的反射现实呈现其中,表面上它和现实并无异样,但它只是现实的图像,不是现实本身。

还有就是自己的童年记忆,相信这也是很多人都能分享的体会。童年某天认识到什么是镜子的时候也同时认识了自己,有了“我”的意识,不仅是思想上的也是身体上的,对着镜子触摸自己的身体,通过镜子了解人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北京商报:您许多作品中都特别强调光线的因素,是否希望光线能够成为作品中的一个不确定的因素从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贾淳:光线、镜子都是基本以及与本质有直接联系的东西,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时间。我尝试在作品中把握住这些基本的、本质的东西,制造出一个基础的平台,并呈现出一种开放性、不停生长的状态,就像家里变化的自然光一样。

北京商报:您多数作品都是根据现场创作的,和环境尽可能充分地产生呼应,从某个角度来反映客观世界的呈现,创作的这个概念似乎被有意弱化了。

贾淳:我认为,作品应该是提供一个观看世界的角度,营造的是一个能包容的、能让观众在其中体会的空间,一种情境,并且在不断进化、拓展的。

北京商报:您对作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是怎样的态度,除去观看的因素,在您的作品中隐约可见一些实用性的特征,但在呈现的形式上却表现得不够明确,似乎有着非常模糊的界限。

贾淳:我一直关心建筑与设计,在今天艺术与设计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当然我关心的不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出发点的设计产品,而是“无用”的设计。如果人们能在我的作品中找到它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我当然不反对,因为这样作品就会“隐形”于生活,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北京商报:虽然是极简的形式,但作品却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感性体验,这种感觉尤其在您比较偏好的亚克力材料作品中更为明显,对各种材料所蕴含的情感来说,您是如何把握的?

贾淳:这更多来源于生活。作品首先是反映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生活在当下环境里所体会到的、所接触到的空间,包括构成这些空间的材料。它们都跟生活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观众看到这些作品会有似曾相识的温暖感觉。

对于亚克力材料是这样的,在对亚克力造型的创作中我体会到它的制作过程和材料与陶瓷的相似性。而亚克力材料更具有工业感和当代性。

北京商报:这种极简的美学形式对观众来说可能更多需要一个阐释,您是否会让自己的作品陷入解释当中,还是把这个问题交给观众自己?

贾淳:我希望观众对作品有自己的体会,而不是解释。如果我的信息没有很好传达的话肯定是因为我的艺术创作还需要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需要更多的积累。当作品做到更纯粹、更极致的状态下,它所要传达的东西可能就会被观众更清晰地感受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