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平民“收藏家”藏珍品5000余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廖泽伟在考究元末明初时期的“仿哥窑石榴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宋时期的“经幢”由幢顶、幢身、基座组成,幢身上刻有佛教经文,并明确记载大宋太平兴国二年岁、丁丑、三月吉日建造 


湖北武陵山区恩施土家平民收藏奇人廖泽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各类稀世土苗古玩,至今藏有5000余件。

记者近日在恩施市龙凤镇廖泽伟的收藏室,看见不足30平米的房子里摆满了包括石器、瓷器、木器、青铜器等在内的各式各样藏品,像是一个历史博物馆。

今年50岁的廖泽伟告诉记者,自小时就爱好字画,钟爱古玩收藏,特别是对恩施地区的土苗巴蜀文化十分感兴趣。

在廖泽伟的藏件中,汇集了唐、宋、元、明、清包括近代等各个时期的古物,其中价值不菲的藏品也不少。但廖泽伟从没想过通过销售古玩来赚钱,曾经有很多外地客商出高价想要购买他的藏品,廖泽伟都婉言拒绝了,他觉得这些文物都是武陵山区土苗文化的象征,不能让这些恩施本土特色的古玩流失在外。

因为廖泽伟的藏品从来不卖,有时收藏古玩还要花重金淘得,被人们称为有点傻帽的“收藏奇人”。

廖泽伟对武陵山区土家苗家、巴蜀历史文化做了诸多学习和研究,他的藏件几乎全出自于恩施州本土。多年来,廖泽伟坚持每天给藏品进行养护,擦拭灰尘、喷射防腐剂、消毒。廖泽伟说,“巴蜀文化濒临流失,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保护和抢救具有土苗特色的民间古玩,为保护民族文化尽一份力”。

所有藏品中,最让廖泽伟自豪的是一件宋代“经幢”,此物产于北宋时期的施州清江县(即现在的恩施市),距今已有1035年的历史。经幢由幢顶、幢身、基座组成,幢身刻有佛教咒文和经文,详细记载了该经幢是大宋太平兴国二年、丁丑、三月吉日建造。这对于恩施州的历史、文化、宗教、石刻艺术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对恩施地区北宋时期就有佛教兴盛提供了佐证。

30余年的收藏,廖泽伟花了不少钱,自己做生意赚的钱几乎全部倾注在收藏古玩上,有人不理解,但他说自己一直很快乐。

廖泽伟说,只想通过自己的收藏,保护和传承土苗、巴蜀历史文化,作为土家儿女尽到了责任,没有遗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