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的内在逻辑

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在石家庄市博物馆的景德镇当代名家名作瓷器展厅里都有一场鉴定会。在鉴定会上,专家们听到藏友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这个是真的吗”。什么算是“真”的呢?原创吗?

不妨先看一个例子,王羲之的《兰亭序》。《兰亭序》现在到处都在印刷,但我们知道那不是王羲之的,真东西据说早被被李世民骗走弄到棺材里面去了。但即便如此,现在流传下来的《兰亭序》都认为是王羲之的经典作品,如果今天拿出来卖,恐怕20亿、30亿人民币也挡不住。明明就是假的,那为什么我们就能认为它是真的呢?因为它有唯一性、经典性、无可替代性,也就是说,那个真的我们实在看不见了,就拿这个当真的了。其实,王羲之今天流传在世界上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当时大师临摹的,已经没有任何一件是王羲之本人写的,它不一定是原创的东西,但却是经典的。

所以,艺术的真实也不一定是原创的真实。我们说这件东西是真的,也不一定是原创的,但是他必须是唯一的、重要的、无可替代的。

再举一些例子。比如艺术大师张大千,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女朋友,也是他的弟子,叫李秋君。她是上海著名大家族的女士,也是张大千的红颜知己。当时上海一些名流希望要一些李秋君的画,但李秋君画不出来,就找张大千画。张大千每天画十把扇子,写上李秋君的名字。你说这个东西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肯定是假的,但是你买到一张也很不错了。有时候艺术上的真实确实够艺术的,不一定是原创的东西,但一定是真的。她亲手拿这个东西送人了,你说不是真的吗?反过来也有张大千弟子代笔替张大千画的画,人家就说是假的。从著作权的法律角度看,无论张大千替弟子画,还是弟子替张大千画都是一回事。艺术上的问题必须用艺术的眼光去看,不能太较真,一较真就麻烦了。

比如,在石家庄博物馆景德镇当代名家名作瓷器展厅里,就摆放有许多高仿瓷。如果你单要求狭窄观念里的真品就是原创品,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咱先不说这些古瓷的“天价”,就是现在的市场上,这些古瓷的存在就几乎为“零”。那这样既然你碰不到,也买不起,那还不如面对现实。

所以,艺术品价值逻辑跟一般人的思维有很大差距,如果不认清内在规律,你不敢买东西就错失良机。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