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藉风流 ,自得其乐”——刘少白作品赏析
南朝谢赫在其《画品》中,定义绘画之功能,谓之“明劝诫,著沉浮,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及至宋元,伴随文人画的萌芽发展,绘画产生其新的功能,即成为艺术家表达自我、抒情感怀之载体。伴随文人画发展,其与院体画一起,形成画坛风格迥异的两支代表性力量。
时至今日,画坛的两方力量仍然并行存在与发展。官方的院体画作为官方的代表发挥着劝诫、教育、记载的功能;文人画的思想与外延则日益发展壮大,成为广大艺术家、艺术爱好者自由表现自己心理与审美感的途径。
撇开在创作中搞怪、特立独行的前卫、实验水墨艺术家(虽然我也认为,他们的自由表现是文人画自我表达、自得其乐思想无限延展之后的一种体现),在80后的国画家群体中,有一位沿袭传统的拜师仪式、作品沿袭传统文人之气的书画家,他就是在圈中有“少白公子”之称的青年艺术家——刘少白。
刘少白,山东黄县人,自幼习书画。行拜师礼入齐门,是为齐白石先生之四子齐良迟先生的弟子,先后就读于中国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现游学于崔志强、王镛、石开门下。
不同于现在艺术圈所流行的“造风格”运动,刘少白不以抢眼、搞怪的自造风格吸引眼球,而是埋首于古人古画、传统之中,寄情于山水之间,“师古人,师造化”,汲取营养,扎实地推进自己的艺术创作。
刘少白的山水画创作直追宋元文人画之始源,观其山水创作,可以看到宋、元、明历朝文人画大家的笔法踪迹。在作品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北宋的大山大水、南宋的边角取景、元代的简约清远,明代的庭园小景;其内容的选取皆是充满文人士大夫情趣的草庐、亭台、寒林、高士以及读书会客、宴集送别、悠游泉林等生活场景;在画法上,无论是水墨抑或浅绛青绿山水,其笔法粗简遒劲、质朴豪放、气势雄强,呈现出自己扎实的绘画功底。
刘少白的花鸟画取大写意之法,用笔豪放,承袭白石老人的笔法用意;同时学习运用青藤白阳的写意笔法;参考吴昌硕的用墨、用色方式。几方的融合与创新是现阶段刘少白的花鸟作品所呈现的特点,作品虽稚拙但可以看出他辛勤、执着力求突破的积极态度,通过其青瓷系列作品可见一斑。
去除笔法、线条、用墨、用色这一“技术”层面的学习与融合,刘少白之山水、花鸟作品在更为重要的 “意境”营造方面取得突破,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在《画品》中,谢赫概括作品评定之“六法”,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将“传移模写”列为最末。单纯的“像”或者技法的熟练在作品评定中被列为最后参考的标准,而评定作品最为关键的标准是为“气韵生动”,换言之即我们经常所说的要有“意境”。
对于意境的要求,是文人画区别于匠人绘画最大的特点。作为文人士大夫阶层自娱自乐、寄托情思的产物,文人画在形成过程中,其画面所承载的思想情感已远远超出画面所描绘的形象本身。通过画面意境、气韵的营造,作者要表达所思、所想,同时以此引发观者的共鸣,形成思想、心境的交流,此为作品之最高境界。
看刘少白的山水花鸟作品,典雅幽静的山水氛围、活力无限的花鸟草虫,通过笔法、用墨、构图的安排,在山水、林木、亭台、扁舟、高士、花鸟的景象之外,远山萧树带来的苍凉;扁舟高士带来的悠游自得或寂寥苦闷;亭台长水带来的意气勃发;花鸟虫草带来的生命之力、文人感怀之气息。一切都与现实的社会拉开了距离,源自精英文人心底的脱离世俗、寻找心灵栖息之地的情怀与古时文人士大夫之追求不谋而合。
作为文人画意境营造的组成部分,诗、书、印被认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诗、书、印的内容使画面意境更为深远,超出画而进入文学的表述范围,使画之意境无限延展;诗、书、印的位置营造则使画面美感更强,更为突出意境的表达。
少白虽年少,但学养丰富诗词歌赋、昆曲、历史甚至茶道皆有很深的造诣,因此其诗文可谓出口成章而有雅意;其书法取隶、篆、金石笔意,形成朴拙、厚重的个人风貌;其印尤为突出,已自成一家,备受瞩目。其友人文章评述其印“少白治印,承白石遗风,不惟技法,审美亦尚阳刚清奇之风,用字、布局、使刀,一任自然,意气风发。偶遣奇兵,恰若点睛之笔,神气顿现。或乱刀直戳,置之死地而后生。爽直痛快,机趣迭出,此少白印章之大貌也。”
少白好交友、游历,性情豪爽,其自藏一长卷,戏称为旅游杂记,愚认为是其诗书画印结合,代表其画风之佳作。此长卷记录他跟三五好友自京城出发,游历苏杭,转至滇南的整个行程,画面被作者巧妙安排:三五好友路途之中成为骑驴漫步的文士;打尖住店以草庐为居,还有自己刻苦治印之景;结识新友,席地而推杯换盏,高谈阔论;过江河湖泊,一叶扁舟漂然而过。一次旅程成为纸上蕴含风流、自得其乐之画面,配以诗文、印章,此卷浓缩成为观其书画风貌、印文才学与为人秉性的代表之作。
统观少白之山水花鸟、诗文印章,以“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论之足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