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后艺术家缘何成香饽饽

近两月,有关年轻艺术家的展览扎堆开幕。由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担当总策展人的“引爆!”2012 CYAP汇报展;由方力钧、冯博一、陆蓉之等挑选出的110位青年艺术家的“青年艺术100”;由徐冰、亚历山大·孟璐担任总策划的“首届CAFAM未来展”相继在京开幕。

从各主办方对参展艺术家年龄的要求来看,展览大多聚焦“75后”的新生力量,创作媒介包括油画、雕塑、水墨、影像、装置等艺术门类。而青年展的“伯乐”们也大多为艺术界响当当的名家,美术馆馆长、艺术家、策展人。而在这些名家的推动下,各大青年展也意图作为长期的项目品牌化发展。

关乎青年艺术家的展览为何突然成为当代艺术界最为火热的一种形式?青年艺术家为什么突然变得炙手可热?最简单的理由就是,策展人与知名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变得很难,他们的作品本身就要价很高,又有经纪人、画廊,参加一个展览变得非常复杂,作品的保险费动辄上千万。这和影视导演们乐于起用新人的道理无异,大腕儿们片酬高、档期难确定、还难伺候,干脆找新人挑大梁。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冯博一曾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的《首届CAFAM未来展》的发布会上做过更加深刻的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变,原先社会转型之初所特有的强调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红色经典文化资源以及现实处境所引发的一种当代艺术现状,在现在看来已经非常审美疲劳了,也有一种比较狭隘和简单化的表现和表达,所以可能更多的是寄望于青年了。”

“CAFAM未来展”策展人之一的蔡萌也坦承,现今青年艺术家受关注多,“蹿红”机会大,“以往青年艺术家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在艺术界崭露头角,但现在可能只要一两年的时间,被埋没的"千里马"只会越来越少。”无论如何,青年艺术家早些投入市场的检验,多些见识、多些反省,总归是好事儿,但是“蹿红”后能否能顶得住压力,顶得住质疑,也只有拿好作品说话才行。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