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空气是生意还是行为艺术

向来话题不断的 “中国首善”陈光标,近日透露9月17日将在北上广设立流动专卖店售卖新鲜空气,每瓶售价4元至5元。

这一举动,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热议,这卖空气到底是生意还是行为艺术?

疑问一:空气可以拿来卖吗?

特意选在“城市无车日”前夕推出这款罐装新鲜空气,陈光标表示装在易拉罐中的新鲜空气,每一罐中的负离子氧相当于医院5个氧气罐的含量,深吸三口马上能感到心情舒畅、头脑清醒。

陈光标透露,罐装空气都会从一些未受空气污染的地区提取,有些来自于革命老区,有些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例如香格里拉等。而罐装新鲜空气的主要发明人是他自己,在这个易拉罐中设有芯片,在装空气时只需甩三次手,空气被甩入罐中且达到要求的指标后芯片即会感应,盖子会自动封闭。

这一消息,引来很多人质疑。不过陈光标于昨日早晨发表了微博申明说,“今天看到来自北京青年报的一篇文章《但愿陈光标卖空气是个笑话》。不是笑话,下个月就开始卖了。”

事实上,卖空气这件事,陈光标不是第一人,日本的富士山景区就有专门出售“富士山的空气”的罐装产品,售价大约1000日元,折合人民币80多元。不过该产品的功能,大多数人认为只能算是旅游纪念品。

国内“卖空气”也有先例,早在2011年3月重庆就有出现2元一瓶卖空气的环保公益活动,多数人将其理解为行为艺术,但当时确确实实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引发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2009年12月,沈阳市康平县张家窑林场算了一笔经济账,通过出卖林场内380多公顷20年的“空气”,折算碳汇总收益大约是10万美元。不过,这笔账最终还是停留在纸面上。

至于陈光标正儿八经把空气当做商品出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呢?有媒体向北京市工商局求证,获悉“空气”这种商品没有相应规定,属于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疑问二:卖空气或只是行为艺术

罐装空气市场前景如何?记者采访了不少网友对于此事的看法。有网民表示,“谁会愿意花钱买空气啊!我干嘛不住到长寿之乡、山清水秀的地方去。”

也有人士觉得不太靠谱,“卖的空气就是纯净的空气了?现在哪里没有污染,是不是好空气还不好说。”还有人淡定地表示这肯定是作秀,“为啥不再砸辆大奔呢?四个轮子的总比电动车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大。”网友陈女士表示。

来自微博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网友“WXY宅”评论:“你们真的相信地球上仍然有纯净的空气吗?从工业革命开始的那时空气早就污浊了,几百年前就开始的破坏,更加现实地去看看我们生存的地球吧,它已经经不起我们的折磨了。”虽然有些悲观,但也不无道理。又有不少网友吐槽,“乐可宇”留言:优质空气也是国有资源,售卖空气办证缴税了吗?

网友“阿拉丁之路”留言:标哥步子迈得有点大,我只能理解此举是您的行为艺术,用心良苦。

也有很多人持力挺的态度,网友“凡事留的三分闲”说:标哥的连续举动,其中有一条主线,就是为推动大多数平凡之辈的幸福。无论如何,做这些事情,比那些为富不仁的要强上万倍。

到底是宣传环保,还是从商业角度的赢利作秀,无法定论。但是无法否定的是,这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话题的关注。

记者采访了杭州一位做环保行业的企业家陈先生,他认为,陈光标卖空气不仅是行为艺术,更具有警示作用。“的确,不管这种商品行为是否存在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抑或是陈借机炒作自己的环保秀,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警示。如果所有人继续对环保置若罔闻,让空气污染肆虐的话,那么有一天干净的空气也许真的成为一件商品,需要通过价值交换才能享用的了。”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