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当代艺术已经悄悄崛起

阿卡巴·帕达姆西(Akbar Padamsee)的《未命名》(冬日即景)-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阿卡巴·帕达姆西(Akbar Padamsee)的《未命名》(冬日即景)

今年6月份,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印度公路”国际巡回展览,让一些市场观察家又兴奋起来。近几年,印度当代艺术已经悄悄崛起,在世界艺术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7月底,印度艺术博览会宣布其第五届展会将于2013年1月31日至2月3日举行。在新德里举行的这个展会是目前整个印度唯一的大型现当代艺术展会。成立5年来,该展会已经成为印度当代艺术走向世界的平台和窗口。参展的国外画廊数目从起初的3家迅速增长到2012年的44家,画廊总数也从34家增长到91家。明年年初的博览会将利用2万平方米的场地。过去几年,印度艺术博览会已经迎来全世界67个国家的26万参观者,一跃成为全球参与人数最多的博览会之一。据悉,第五届印度艺术博览会将有大约100家画廊参加,展示超过1000位艺术家的作品。

在吸引越来越多国际注意的同时,博览会更期望培养国内的收藏家群体,毕竟国际热钱来得快去得也快,而本国收藏家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才是维持艺术品市场长久稳定的唯一方式。

“印度公路”的主办方之一,英国蛇形画廊的副馆长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当代艺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基础设施的缺乏,“中国有庞大数量的美术馆,很多艺术场所是国际化的……公共艺术场所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因为印度缺乏美术馆办展,因此“他们的艺术家很难在本国展现自己的作品”,“也缺乏与国际合作的机会。”

有很多印度艺术家选择到欧美发展,其中不少取得了很大成功。英国蛇形画廊馆长茱莉娅·佩顿-琼斯相信,不论是印度还是世界的欣赏者,更期待看到与印度紧密相连的艺术作品。摄影家戴安尼塔·辛格就是这样的艺术家,她以对印度本土的生活进行长期观察而闻名,她的镜头对准印度中上阶层家庭,剖析家庭成员的关系,也关注社群成员之间的关系。

尽管印度当代艺术获得了关注,但市场显然需要一段时间成熟和完善。今年3月在纽约举行的“亚洲艺术周”上,苏富比和佳士得都专门设立了“南亚现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主要参拍的作品即是印度艺术品,参拍作品以绘画为主。苏富比拍卖专场上,登上图录封面的赛义德·海德尔·拉扎(Sayed Haider Raza)的作品《有教堂的村庄》居然流拍,其另一件作品,布面丙烯抽象画《加拉沙雅》却以24.2万美元成交,成为当晚最昂贵作品之一。拉扎自从2005年进入国际大型拍卖视野以来,销售记录喜忧参半:一方面成交价格在不断上涨,但同时流拍率也在增加。他的作品的命运正是整场拍卖会的写照,这场拍卖会最终成交额含佣金为212.5万美元,86件拍品中有36件未能售出,流拍率几乎达到42%。而在佳士得的专场拍卖上,124件拍品的流拍率仅为31%,一共实现成交额778.2万美元。塔波·梅塔(Tyeb Mehta)和阿卡巴·帕达姆西(Akbar Padamsee)各有一件作品突破了100万美元。

另外,去年去世的印度艺术家胡赛因(M. F. Husain)在这几年得到了持续的关注,虽然价格并不始终很高,但其市场占有率颇为稳定,他和另一位艺术家贾米尼·洛伊在拍卖场上成交了不少作品,前者最高售价仅为20万美元,后者七幅作品成交价在8000美元到30000美元之间,仿佛薄利多销一般。

价格一边上涨,流拍率一边增长;这边屡创纪录,那厢薄利多销——似乎成了全球经济波动局势下印度当代艺术市场的现状。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