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为市场建立审美体系

李津作品《圣帕特里克节之二》
“视界——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正如它的名字“视野”与“眼界”,包括丁乙、方力钧、叶永青等中国当代艺术的坐标级人物都将自己的作品带到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
什么是当代艺术?很多人认为当代艺术就是“抽象的”。有记者在开展仪式上问参展画家李津,为什么要随身带着一个菜篮子,不觉得这个土气的菜篮子跟当代艺术有冲突吗?李津很有礼貌地回答:“我20年来不用任何品牌的包,反而觉得这个菜篮子非常方便;另外,我不觉得它与当代艺术有冲突,倒是觉得这个菜篮子很有当代性,它让我更像一个当代艺术家。”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兴起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1980年代的“八五新潮”、1990年代的国际认可,再到2000年代的商业成功。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已经达到全面繁荣尚未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艺术家不再像当初挤在宋庄画家村里终日盼望有伯乐那样穷困潦倒。拥有大量艺术品已成为富豪的新标志,艺术鉴赏与收藏已经成为中国中高收入人群的投资新宠。
正参与筹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著名艺术批评家李旭在策划“视界”的时候,却希望能让观者透过艺术品的价值看到艺术美的本质:“即使在蒸蒸日上、浩如烟海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也需要建立恰如其分的审美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有赖于足够的‘视野’和‘眼界’。”参与主办“视界”的99艺术网董事长杨凯更明确地给出建议:“我曾经也想拯救一些艺术家,所以我的库房里到现在都还有一堆垃圾。”
丁乙的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广泛声誉,他被认为是中国抽象派画家中的先驱,其公认的标志性风格,便是利用“十”字形的图案重复和细致地构造出他的画面,从而使画面呈现纯抽象的视觉效果。从1988年开始用尺子和胶带创造《十示系列》,到1993年放弃尺子、胶带、毛笔、丙烯,改用瓦楞纸、粉笔、木炭徒手作画,丁乙一直在描绘十字或米字格。但在很多人眼里,他的作品只不过是一块“花布”,但就是这样的“花布”,最高拍出了千万元的价格。
无独有偶,叶永青的作品也在网络上“饱受争议”:一笔艳红,几根线条——《伤痕》拍出了百万高价;简单而潦草的笔触勾勒了一只鸟——这只小脑袋、圆眼睛、胖肚子的《大鸟》也拍出了25万。这次,他在“视界”展出的还是跟《大鸟》同系列的“鸟”作品,同样地,看画的人们表达了争议:是在忽悠,还是嘲笑我们不懂艺术?
三十多年来,当代艺术第一次如此受大众关注——这些简单又看似无聊的画,凭什么能卖这么高的价?虽然这样的关注来源于钱。
叶永青曾经这样回应“荒唐感”的来源:“艺术家运用专业的方法,甚至像老太太绣花一样地去创作,但画出来的作品却像是用两分钟就能完成。”
策展人李旭在开展仪式上这么回答:“对于生存来说,艺术是奢侈的;对于生活来说,艺术却是不可或缺的。”
出席开展仪式的参展画家薛松说:“艺术家的作品值不值,不仅在于艺术品本身,还包括艺术家一步步走到这个程度的艰辛,包括艺术家在作品中蕴含的思考。”
有看画的人指着参展画家郭伟的作品《有蚊子的风景》问他,您能给我说说蚊子在哪儿吗?郭伟说,蚊子代表的是一种干扰。看画的人继续问,那您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郭伟反问,你经常看画吗?你稍微了解一些当代艺术吗?如果你不看画,或一点儿也不了解,那么对不起,我真的没法儿跟你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