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时代美术馆“狂喜的真实—赫尔佐格纪录片精选”

2012年7月-8月,广东时代美术馆与香港歌德学院共同合作,为广州观众带来10部赫尔佐格的纪录片,并特邀香港电影及纪录片教育工作者蔡甘铨先生出席映后交流会,德国电影迷和纪录片爱好者请勿错过!

时间:2012年7月28-29日,8月4-5日(星期六日)15:00-17:00,19:00-21:00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广州市白云大道北黄边北路时代玫瑰园三期时代美术馆1楼公共多功能厅(地铁2号线黄边站D出口对面)  免费入场观看

主办机构:广东时代美术馆     协办机构:香港歌德学院特别鸣谢:时代地产 香港艺术中心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七十年代德国新浪潮的重要人物,电影史上最具争议、最具风格的导演之一。在他的电影中,主角往往是与大自然抗衡的英雄、远离社会的独行者、心怀狂热野心的狂人。他于一九九九年的明尼苏达宣言中,批判“真实电影”只是“会计师的真实”,并解释他所推崇的“令人狂喜的真实”:“电影中的真实有着更深邃的层次。一种诗意的、令人狂喜的真实,神秘而难以捉摸,要透过虚构、想象和风格化的电影手法方能企及。”对于认为纪录片仅仅为宣传政治信息、或是纯粹追求真实的观众来说,赫尔佐格的纪录片别具争议。赫尔佐格认为他作为纪录片导演的职责,就是看穿隐藏在事实背后的真实,并透过操控他的拍摄对象,将真相带到观众面前。赫尔佐格身为电影人的傲气,令他深信自己比拍摄对象更能精妙地表达他们的思考和心愿,他甚至为纪录片主角撰写梦境剧情。

为了追寻他自己形容的“新影像”,他带着拍摄团队上山下海,踏遍世界任何角落。其尤利西斯式行径并非单纯只为发掘未知之地,更多是他对家园的省思,以及审视其个人记忆及幻想的一种冲动。他的“纪录片”描绘萧条衰败的世界、渴求对外沟通和精神狂喜的人性需要,全为一篇篇导演自我投射的作品。借着虚构的拍摄策略,混合新影像与现成的影片,赫尔佐格同时是一个光影诗人,亦是现今流行的诸如伪纪录片、真人肥皂剧、信息娱乐节目等混合拍法的始祖先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放映日程】7.28星期六15:00-17:15 《小小迪特想要飞》+蔡甘铨先生映后交流会19:00-20:29 《迷幻滑雪板》+《如果土拨鼠会抛木头》

7.29星期日15:00-16:00 《直到结束……然后继续:赫尔佐格的迷人世界》19:00-20:22 《黑暗的教训》+《苏弗里耶火山》

8.4星期六15:00-16:06 《希望之翼》19:00-20:28 《白钻石》

8.5星期日15:00-16:18 《赫尔佐格之蓝色狂想》19:00-20:22 《沉默与黑暗的世界》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