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胖妞也是一种艺术突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肥二代 许鸿飞

谈艺录

前几天,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以翡翠做成的“胖女人”系列,在广州艺博院隆重地举办了展览。此一举,引起不小轰动。对许鸿飞以翡翠这种工艺美术使用的材料来做雕塑,褒贬不一,意见各殊。

持不同意见者认为:材料转换不是艺术上的突破,材料和艺术性无关。这种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谬误。纵观美术史,每一次对新材料的尝试,都带来了美术的变革,都改写了美术史,如罗丹以铸铜作为雕塑材料,打破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多以大理石为雕塑材料的历史,丰富了雕塑艺术的表现语言。毕加索利用“拾来物”进行组合,使之产生“重组世界”的艺术观念。冈萨雷斯运用金属焊接,打破了雕塑之前以“雕”与“塑”为主导的手法,使雕塑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类似案例甚多,实无一一列举的必要,这些案例足以说明材料本身和材料转换所具有的艺术生命。许鸿飞采用翡翠创作“胖女人”,是因为他发现翡翠这种材料具有一种柔和的细腻和丰富的色泽,这与“胖女人”的形态在意念上存在着一种巧妙的吻合,再加之沉淀在国人心目中的那份对翡翠的独有情感,因此,许鸿飞选择了翡翠,选择了挑战。

许鸿飞通过翡翠这种介质,阐发了材料的精神性。也因而当翡翠融合于雕塑形态和语言之中时,人们感受到的是由这种尝试带来的新的视觉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许鸿飞选择用翡翠做雕塑是一种跨界行为,因为从翡翠的本体来说,它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传统上翡翠只承担着诸如摆件、首饰之类的角色,它从来没有以纯粹的雕塑形态出现过。

艺术的创新不外乎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观念、一是手法、一是材料。三者任选其一便能够起到一定的创新作用,许鸿飞选择以新材料作为创新突破,也就等于在观念与手法上进行了打破。他把翡翠从传统的工艺美术的领域中剥离出来,进行了全新的当代性实践。因而,他的新作连接了两个重要的节点,即雕塑艺术本体和工艺美术材料。这样,他打通了纯艺与工艺之间的隔阂,也因而融合了不同情趣的受众之审美取向。

因为“翡翠胖妞”既有雕塑艺术的语言方式又兼容了翡翠这种昂贵材料所散射出的材质美,使“胖女人”有了别样的妩媚,可谓“鱼熊兼得”,而非什么哗众取宠。

在当下的消费时代,艺术语境早已远离了庙堂性的文化崇拜,而进入到文化消费的场域。许鸿飞的这种艺术态度,是对固有惯性的逆反,他是在文化—消费—市场之间磨合出艺术价值、艺术真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那些认为材料转换不是艺术上的突破,材料和艺术性无关的这些说法,是一孔之见,也是对材料与手法,材料与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不足,更是对有关艺术定义的模糊。

当然,许鸿飞以翡翠作为雕塑材料尚有巨大的探索空间,还需进一步探讨材料与雕塑之间的关联性,然而,他的这种选择却是具有前瞻性意义的。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