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当代艺术?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赵莎)今年以来,谈论当代艺术,已经越出艺术圈子,成为社会公众、文化产业者、政府文化管理者的话题,认为这是文化大发展时期不可忽略的艺术现象了。这个现象起因,还不是因为艺术本身在社会文化中得到了公认的价值,而是几年前当代艺术在市场价格方面爆出了出乎想象的业绩,甚至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已成为了经济增长方式,可见资本的力量产生的奇迹。虽然现在人们知道了这一波艺术市场的始作俑者是来自西方的资本,但是这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中无法停止的脚步。

这些被称为当代艺术的艺术,首先进入西方人视野的主要是油画,这些油画背离了原来在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创作原则,具有批评和讽刺特点,大量借用“文革”符号,这也正是西方人所熟悉的东西,他们运用他们久已谙熟的市场魔力,迅速将这些作品的价格在几年中推到了国际艺术品市场价格的前列,掀起了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时代,从而引发了中国艺术市场的迅速形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精神旅行目的地2011-6,宣纸水墨,157x146cm,2011

中国当代艺术中不只有油画,早在上世纪初,现代化的思想就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各种艺术形式在这场社会变革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随着中国社会日益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如何在这场社会进程中担当应有的文化角色,一百年来,艺术家们没有停止过努力,中国当代水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产生。

历史还要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从地球的另一端来的英国炮舰轰开了中国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文明的大门,从此灾难与重生同时降临,便有了东西方文明之称谓。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明遭遇到西方文明的挑战,在这个古老的文化中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这场文明大交汇中,中国人主动地接受了挑战,一个半多世纪过去了,没有失去主权的中国要在东方文明燃烧的烈火中得到重生,产生新的文明。

将时光再拨回到已经形成多元文化的中国社会现实,多元文化结束了凌驾于人的价值之上的权力或意识形态的统治,文化作为人的自由选择,回到了人的生命意义本身。然而现实的多元文化多是支离破碎的传统文化遗支,缺少古代在某个鼎盛时期那样强大的力量,还不足以创造新的文化。因此,复活传统文化精华的基因,吸收其他文化的力量,特别是从其他文化的核心中获得力量,才能创造新的文化,实现伟大民族的复兴。

中国的当代艺术就是这种新文化的探索者与创造者。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