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艺术家用作品带领人们走出阴霾时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术家迈克尔-兰迪

年轻的英国艺术家们曾经用一连串的腌制动物死尸、未整理的床铺以及不断闪烁的电灯惊艳了整个世界。然而在面临着严峻的经济环境的当下,这场运动中的某些艺术明星们开始将重点放在了鼓舞人心之上。

让人感到慰藉的艺术作品随处可见,从迈克尔-兰迪(Michael Landy)对生命给予了肯定的“伦敦地铁”项目,到受委托为公共汽车候车亭顶部创作的令人振奋的公共艺术等等。“现在出现了另一种‘第二次世界大战’,事情开始朝着‘让家乡的火灾保持燃烧’的方向发展;另外还出现了许多‘保持冷静,继续努力’的艺术,”特纳奖获奖者杰里米-戴勒(Jeremy Deller)说,他正在为他即将于下月在伦敦South Bank艺术中心举办的回顾展“Joy in People”做准备。然而据他介绍,他的作品不能被看作是纯粹的“让观众感到兴奋”。“这场展览的名字听上去非常积极,但它实际上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积极。这场展览里同时也充满了愤怒与挫折,”戴勒说。

另外一些顶尖的艺术家——例如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与翠西-艾敏(Tracey Emin)等,他们之前的艺术事业都建立在一些具有挑战性主题的艺术作品之上——目前正致力于创作一系列能够推进公众进行正面思考的作品。例如克里德新创作的霓虹灯作品上写着“请放心(Don’t Worry)”,这与翠西艾敏的霓虹灯作品“相信我(Trust Me)”以及“我会一直相信你(I Keep Believing in You)”有异曲同工之妙。曾获得了特纳奖提名的艺术家马克-蒂奇纳尔(Mark Titchner)在近日还参加了一个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文化项目——他用一些非常鼓舞人心的数字指令装饰了伦敦的公车候车亭顶,例如“行动,或者被行动(Act or be Acted Upon)”,“如果你不喜欢你的生活,那么就改变它(If you don´t like your life, you can change it)”等等。许多作品都是以不太认真的状态出现的,或者至少引发了一些问题,但总体效果是都强调了关于人类存在的更好的状态。

“当日子过得很艰难时,我们就应该质疑一下那些所谓的价值,”Hayward画廊的艺术总监Ralph Rugoff说。“你可以回过头去再看看那些在你生活中重要的和不那么重要的部分。现在的确是一个文化与艺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的时代。”Rugoff担任了杰里米-戴勒回顾展的策展人,并且还将策划大卫-史瑞格里(David Shrigley)的一场素描作品展。他非常清楚艺术不应该被看作是“我们可以共同服用的美好的镇静剂……它所能做的应该像是一种催化剂那样将人们聚集到一起。艺术可以以各种全新的方式将人们联系到一起。”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