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荷兰设计周现场直击

第十届荷兰设计周于2011年10月22日至30日举办,今年的荷兰设计周要向所有的设计师致敬!不具强烈商业色彩的活动,靠的就是所有同行的奉献与支持。透过摄影师Lisa Klappe的镜头,捕捉一百多位不同设计领域专业人士的肖像,拼贴出活动主题影像,就连荷兰皇室公主Maxima也都来捧这个场!

永续设计最有报酬率

自从金融风暴发生后,人们好像对全球自然环境变化不再感到兴趣。媒体焦点完全摆在股市上,大家天天讨论的话题是:“美元又贬值了多少?”根据《时报》杂志经济专栏作家Simon Kupers指出,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为改善温室效应而实施重大的环境改革政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脚踏车内胎礼服。使用脚踏车内胎设计而成的结构,不但具有装饰功能,更是一个个小小的迷你花瓶。随着季节的改变、摆上不同姿态的花朵,礼服自然呈现当季最花枝招展的设计款式。设计师/Anouk Vogel & Mattijs van Bergen。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消费者其实就跟政府一样,在近几年内会重新寻找更有效的投资机会,无论是环保或不环保。他们会依据经济上的消费能力做出选择,投资的东西会更精简、更有价值。如果要转换到未来设计的趋势,重点会放讲究耐用与质量的永续设计,或许可望带来间接性的大规模绿色效应。

石材、木头、金属、皮革等传统自然材质的耐用与质量,一直是被人人所称赞的,制成产品也较容易被视为有价值的对象,所以人们倾向小心使用、妥善保存,甚至如果有所损坏也会设法修复、不轻易丢弃。然而这样的产品通常因资源有限而变得稀有、昂贵。幸运的是,透过设计师们的巧思,市场上开始出现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在将来有可能创造出“活着”的设计,随时间与环境的变迁,呈现出适应当下需求与品味的变化。如果这种设计存在,旧的东西可以变新,自成一套循环系统,绝对是一项无价的投资。

因此,在这个预算紧缩的年代,如果设计是最有报酬率的投资,永续的行为就会自然产生!

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本是人的一部分,无论大至关于一座国家公园的建设案,或是小道从自然中找到灵感的新材质发明,又或是以自然为宗旨的道德思维,回归人本主义的设计,都不可轻忽自然所带来的启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木头做的布。可曾想过硬邦邦的木材也能成为布材吗?Lenneke Langenhuijsen实地走访南太平洋小岛国家Tonga,深入研究当地人如何利用纸桑树的树皮来制造衣物,并融入印染、刺绣等技术的测试,最后研发出一系列适用于家事用品上的布材。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