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华》 游宜群创作个展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赵莎) 《圆满·华》 游宜群创作个展将于2011.12.27开展。

《圆融性灵 有花堪折直须折 歌咏大自然的游宜群》

文:黎巧倩

游宜群 (Martino Yu),长于书画与歌唱。三十岁前作品即入选史博馆与台美馆典藏;2010年获得设计博士学位;民国一百年夺下金曲奖最佳演唱。或许有人会问,「一个学书法的人如此跨足音乐与设计,他凭甚麽?」听到这样的质疑,殊不知认识他的人,均深感佩服他的认眞、谦虚与创意。游宜群认为所谓的「艺术」,并非全是束之高阁的艺术作品。「美」,是能够贴近现代人心,实践于生活层面的精神食粮。亲近大自然、并从古圣贤书学习中道及佛法的智慧,是沉淀心灵与专注创作的不二法门;在这繁忙纷扰的社会中,人须时而寻得性灵上之圆融通达,且乐观进取。

近年迁居至市郊的游宜群,依然保持多年来早睡早起的习惯,清晨四点即起习字,从四书、资治通鑑,直到近年的易经与佛经。他说,以前攻读书法时,老师们要求学生练习欧阳询的楷书名帖「九成宫醴泉铭」,但很多学生摹写了几年,却不明瞭碑文的内容是在描绘贞观之治的盛世。游宜群习字之馀,亦养成研读古文的习惯,才知为何古人从小就要苦读四书五经,力求「中庸之道」--先「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当人懂得行「中道」,其心必不易被扰乱,做任何事即能专心无鹜,进而克服困难、「信手拈来」。长年茹素,游宜群也认为佛书中有许多人生哲理,能修身养性并可启迪人们的智慧心眼。遇上失眠的夜裡,游宜群则享受起串珠的乐趣--不单是作为搭配服饰的配件,还可妆点家中的摆设。他深信当心静下来了,做的事情也顺遂了,人生离圆满已不远矣!

喜好大自然的游宜群,创作灵感多半来自生活中的事物;并以西方的绘画理论作为创作依据,真诚地展现内心世界。一直以来,游宜群希冀将古人的水墨智慧融合当代的思维与创意,让源远流长的国粹艺术与时代接轨。《圆满.华》创作个展中,五幅象徵五行的绿、红、棕、黄、蓝紫色的花卉作品,相生相惜如同法轮之运转。充满温暖与喜气的花卉草木如绣球花般团簇,好似宣扬着节庆的热闹或婚宴的祝福!游宜群以擅长的水墨线条为底,配合压克力颜料绘出水墨的晕染浓澹,幻化成一幅幅充满立体感与香气馥郁的捧花。生命有其喜悦与成长,然而人生苦短、世事难料,花儿总有凋谢之时...了解黛玉垂泪葬花的你我,何能不知珍惜光阴?生命如昙花,一现犹如烟花短暂绽放,把握青春的盛开即不枉人生走这一遭。

游宜群 Martino Yu(B.1977)

1997-2002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主修科目中国艺术

2002-2003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中国书画硕士

2006-2010台湾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所博士

1994台北市国语文竞赛书法类第一名

1997 关渡艺术季之国际纸上作品邀请展

1997 爵士艺廊摄影联展

1998黄君璧国画奖学金

2003文建会92年青年绘画作品,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

2003 九九书会联展,桃园县立文化中心

2003 南山艺廊创作个展

2003 师大艺廊「尊古出新」个展

2004 九九书会联展,桃园市立图书馆

2005 「灯塔守」水墨个展,新光集团艺术活动,台北市长官邸艺文沙龙

2005 「方形与弧形的交互作用」作品发表,基础造形与环境视觉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6 景文科技大学艺文中心启用邀请个展

2006 韩国基础造形学会(Korean Society of Basic Design & Art)国际作品展

2006「景文山水」景文科技大学图书馆收藏

2007 阳信银行长安西路分行,开幕启用画作个展

2007台湾美术馆典藏,签署重要馆藏授权

2008台北市长官邸艺文沙龙教师

2008台湾新衫图腾设计比赛获奖

2008 「Asia Network Beyond Design」亚洲联盟超越设计展,天津、札幌、首尔、台湾展区四地国际作品展出,台湾代表

2008 「飞天行者」水墨书法个展,中兴保全文教基金会

2009 「看识凡华」书法创作个展,台北市长官邸艺文沙龙

2009 「空山灵雨」艺术家联展,南投灵山禅寺正观学处

2009 圣约翰科技大学数位艺文中心开幕,游宜群书画个展

2011 《圆满·华》游宜群创作个展,台中红野画廊、台北NYCC纽约文创事务所

展览时间:2011.12.27-2012.01.15

部分作品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游宜群- 圓滿華系列 40x40cm 2011 壓克力 畫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游宜群- 圓滿華系列 40x40cm 2011 壓克力 畫布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