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复制时代的“人·工·装·置”-卓凡作品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时间:2011年8月6日-9月11日 9:30-17:30

展览场馆:广州53美术馆

场馆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广园快速路汇景路汇苑大街21号

开幕时间:2011年8月6日 周六 15:30

主办:53美术馆

协办:万品文化、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被认为进入了数字复制时代。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卓凡展出复制自己的各种简单机械动作(比如用力、摇摆、握住、指点、扩胸、下跪、推开、高兴发笑、激动抽搐等)的骨骼运动的作品,采用的手法却是多角度临摹、立体翻模、分块印胚等手工制作再加以电机带动的机械力。他把现成品、已经成型的雕塑、可运动的机械零件、动力机重新组合,强调空间位置和观众的参与与介入的方式,符合装置艺术将现成品装配起来,讲究作品与展场关系的定义,但他创作时围着作品踱步,不断上前加加减减的过程却又像足了一个迷恋手工劳作意味的传统雕塑家。

他还从自己身体的血液中抽取干细胞放入模仿制作的骨骼中,赋予作品与自己的之间的灵意之通,使科学严谨的实验披上神性的色彩。在卓凡的作品中,模型复制,影像记录与相应的言词表达之间构成直接却本质相异的对应关系。通过这些习以为常的无聊的动作,他加深了对重复的认识,对生命边界的认识,并由此联想到人生与社会的起伏变化、生命的基本存在等众多问题,以此给当下甚至未来的人们提供一个富有自身元素的生命运动样本。他还不断地借助医学、电子学、机械动力学等其他科学的知识和技术来做艺术,试图凭着当下技术借用的便利实现那种整合多种资源的研究型、学者型的创作方式,以追寻着那个达芬奇式的梦想。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