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是全民的教育

      艺术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艺术的三层“皮”。我们要全民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不是一个科目,艺术教育关乎心灵,是人的基本素质。

      2014年10月15号,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受邀出席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做了题为“关注视觉中国,弘扬核心价值,铸造中国形象”的发言。本报特对许江院长进行专访,请他谈谈参加中央文艺座谈会的体会,以及铸造中国形象与中国高校的使命。

      艺术教育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素质的最重要指标

      问:许院长,您好!教育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都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两者共同之处是着眼于人类灵魂的培育和塑造。您又有这样的双重身份,您能否谈谈您对此的理解?

      答:参加习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文艺座谈会感触很多,记忆深刻。我们以前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次习总书记又强调文艺工作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这个“心”是什么?我理解就是核心价值;“为生民立命”,就是要让核心价值被年轻一代认同,认同做他们的命运;“为往圣继绝学”,“绝学”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文明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是继往开来的,要把我们千年来的艺术传统之根继承下来。所以,“为生民立命”讲的是教育,“为往圣继绝学”讲的是艺术传承。

      我们说教育是灵魂工程师,文艺也是灵魂工程师,因此艺术教育是两类工程师交汇的一个神圣职业。我认为艺术教育在所有教育中尤为重要,尤为特殊。这个特殊我们在很多方面可以感受到,它最重要的特殊是全民的学习,你不论是什么专业,不论是干什么的,你如果能够接受一些艺术的教育,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甚至你能够写一些字,唱一些歌,写一些诗词,你的人生将会因此而多彩,你的心灵将会因此而温润。我们有时候走到一些地方,感受到这个地方浓浓的文化气息,我们就从心里向他们表示一种敬意。所以,艺术教育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素质的最重要指标。艺术教育是没有边界的,它是针对所有人的,是全民的教育。

      第二,它是一个终身的教育。今天的小孩,父母辛辛苦苦送他学钢琴、学毛笔字,是不是将来孩子一定要当音乐家、美术家呢?不一定。但这种学习对他的人生是大有好处。艺术的教育不是知识的教育,它是一种心灵的教育。孩子学钢琴、书法、美术,培养的是心灵。一个人到老了已经七八十岁了,还要学艺术,所以它是一种终身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灵教育。我个人觉得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对于艺术教育要高度重视。

      艺术教育有三层“皮”。第一层“皮”,即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创作、独特的创造,每个民族、时代都有它独特的艺术,我们的中国画、书法、戏曲、歌唱、建筑、器具、衣食住行赏玩,都是中国独特的艺术,这是一张可见的“皮”,艺术教育关系到这张可见“皮”的创造。第二层“皮”,在可见的艺术后面,是一种情感,是更深一层的东西。我们通过这个民族的歌唱、绘画等不仅看到民族的历史,而且看到它的情感特点。中国人的情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含蓄而有韵味,所以中国艺术往往一唱三叹,一波三折。这是一层可感的“皮”。我们如果掌握了一门艺术,我们的心灵就有所依托,我们的情感可能就更加高尚和风雅。第三层“皮”,又在情感的后面,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智性方式。这是一层可思的“皮”。我们有著名的中国画、书法,在中国画、书法后面有中国人独特的情感特征,含蓄而诗意,在这后面其实是中国人独特的智性方式,或者说一种独特的知觉方式。这个讲起来有点玄,但十分之重要。

      因此,艺术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艺术的三层“皮”。我们要全民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不是一个科目,艺术教育关乎心灵,是人的基本素质。

      精英性、学术性、民主性使高校成为艺术创作国家队的主力军

      问:听了您的阐述我很受启发,也对艺术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艺术教育确实不只是科目,更是心灵的教育。在出席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的72位代表中,您是唯一代表高校的领导做典型发言的。您的发言在高校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知道,国徽、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些代表国家形象的美术工程,创作主力主要是高校。我们应该如何向前辈学习?

      答:中国高等教育界有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聚集精英。以美术为例,西方很多国家最好的美术精英不在高校,但中国最好的大师大部分都在高校。所以就出现你刚才讲的高校是艺术创作国家队里的主力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想,首先是高校的精英性。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它的前身是1928年由蔡元培创建的国立艺术院,到现在86年了,一代代人才层出不穷,诸多名家都在学校工作过或者是由学校培养出来的,像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都是学校的教师,吴冠中、赵无极、李可染这些大师是学校培养的。所以,它历史性地聚集了诸多精英,形成了一个高峰,这个高峰在一个民族创造当中特别重要。而且这个高峰对自己是有要求的,它营造了一种风气,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我们今天有人可能会说生活没有给予我们很好的条件,但在这些院校就有一种风气,你身在其中就会对自己有要求,不允许自己碌碌无为,成为一个庸众,不满足于一年发表多少论文,而是有更高的要求实现自己。这种高校精英的自我实现能力是高校的灵魂,是高校铸造高峰的主要力量。所以很多框框、指标数量化对他们来说是无稽之谈。我们今天可以证明,真正优秀的东西不是可以靠数字衡量出来的。这点十分重要。

      第二,学术性。高校是多学科在一起,文理科在一起,古今中外在一起,所以有多元交叉。加之又有很好的独立思考精神。这种独立精神与多元环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性,这个学术性和我们现在媒体炒作的明星效应完全无关,是很严肃的、面对历史的、也是面对灵魂的学术性,可以说是一种庄重的使命。

      第三,民主性。高校知识分子需要独立思考,他们有一种传统的文人意志,任何问题大家保持独立思考,但是对真正优秀的有深度的见解他们是信服的。所以在高校,一个人官多大,用体制化的标准衡量是没用的,你的学科成就怎样人家就会给你怎样的尊敬。这样一种源自于原生态基层,跟每个人的努力使命相关联的这样一种价值判断、人际关系,我们称之为高校的民主性。

      所以,精英性、学术性、民主性造就了高校会成为国家队的主力军。显然,今天高校如何继承我们的传统,弘扬我们的精英性,坚守我们的学术性,能够不断地利用我们可能的民族性来不断塑造高峰,塑造这个时代新的创作高峰,这是我们的使命。就像习总书记说的有高原缺高峰,我们学校潘天寿先生当年就是强调高峰,反对削峰填谷。

      实现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诗意地栖息在中国大地上的梦想

      问: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舌尖上的中国》,您也谈到了,在我们身边和心里有一个更伟大的视觉上的中国等待着我们开发和传播。能否描绘一下您心目中的视觉中国蓝图?在蓝图的实现过程中,教育要承载什么样的任务和使命?

      答:“视觉中国”是我们学校响应教育部提出来的协同创新工程的一个项目名称,但它的内涵是很大的。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心中有一个非常广阔的中华民族的视觉艺术传统。这个视觉艺术传统在今天我们的价值观建设中,在对外艺术的交流和传播中,在我们国家形象的塑造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能量。在今天谈视觉中国,我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就是学习经典、培养礼仪、活化传统、重视节庆、营造家居、重建乡土。这六个方面如果做好了,将大大超过我们今天讲的美术创作的范畴,会为我们建构一个诗意的栖居的环境,也会对我们内心有一个很好的调整,这是艺术教育真正的使命,这是视觉中国真正的使命,也是像中国美院这样的高校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视觉中国作为强强合作的协同创新中心,我们希望有意义的项目能够让更多的社会力量重视它,共同来完成它,真正为中国的文化振兴、文化教育理想做出贡献。这是我们的希望。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