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条例》将激发中国博物馆运行新模式的出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博物馆条例》将激发中国博物馆运行新模式的出现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2015年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59号国务院令,公布《博物馆条例》,该条例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博物馆条例》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发挥博物馆功能,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那么第一个全国性博物馆工作的法律文件《博物馆条例》的颁布对于中国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博物馆条例》的施行对于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民办博物馆来说,是否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了国际博物馆协会理事蒋奇栖博士。


      中国文物网:在您看来,有法可依对于中国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博物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对于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民办博物馆来说,是否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蒋奇栖:《博物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与执行。我认为其意义最重要有三 点:


      一、是鼓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这一点将极大刺激博物馆文创产品水平的提升。有了好的能够获得大众和市场认可的文创产品,博物馆就可获得更多的文创产品销售利润,加强博物馆自我造血功能提升,补充一部分博物馆财政缺口。同时也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是《条例》明文规定鼓励基金会赞助博物馆,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经营款项。我觉得这一点将改变中国博物馆,尤其是国有博物馆的思维与经营模式。国外有很多致力于博物馆发展的基金会,比如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美国史密森基金会,英国约克基金会。而且全世界还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大型博物馆都接受基金会的捐助。比如英国V&A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基金会的捐助对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条例的规定将激活中国博物馆运行的新模式,让中国的博物馆经营模式更加灵活,同时也将给中国博物馆提供更多的发展契机,让中国博物馆的运营模式变的更加国际化。


      三、是规范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尤其是针对非国有博物馆目前存在的藏品混乱,管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条例》相当于建章立制,规范了今后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但是同时《条例》也提到在财税、社会服务、职称技能评定等方面对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这也表明《条例》将充分保证今后非国有博物馆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这对今后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与中国博物馆行业的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机遇。


      中国文物网:有评论认条例的颁布及实施为中国博物馆发展迎来了春天,走进了“博物馆时代”,您是否赞同这一看法?


      蒋奇栖:《条例》的颁布,为我国博物馆发展指导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规范了管理,打破了瓶颈。但是,《条例》还需要我们博物馆同仁不断去实践,解读与完善。《条例》所涉及的内容健康、正确,有效的执行在博物馆建设与日常管理经营中的时候,才真正是“博物馆时代”的到来。


      专家介绍


      蒋奇栖,牛津大学考古系博士。国际博物馆协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易拍全球总经理。

责任编辑:八宝钿 (本文为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