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积极开展玉树震后文化遗产抢救工作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在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同时,众多承载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遗产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震后第一时间,国家文物局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确定将新寨嘉那嘛呢作为灾后文物抢救的第一个项目。考虑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汶川地震文物灾后重建中的成绩,国家文物局指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为新寨嘉那嘛呢维修设计单位。接受任务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高度重视,紧急召开动员会,从文物保护工程与规划所(以下简称工规所)挑选了有在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经验的5位工程师(杨新、永昕群、刘江、于志飞、査群)组成团队赶赴玉树。此后,这个团队相继完成了新寨嘉那嘛呢抢救性维修方案设计、新寨嘉那嘛呢文物保护规划制定、龙喜寺维修方案设计、灵塔及达那寺维修方案设计四大项工作。回想起在玉树工作的日日夜夜,团队成员有说不完的话题。

 

  火速集结 克难攻坚

 

  5月14日,新寨嘉那嘛呢震后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将在玉树启动,青海省文物局要求5月20日提交新寨嘉那嘛呢总体抢险修缮方案,5天完成一个修缮方案,前所未有,任务紧急,刻不容缓。接到命令后,工作组成员放下手头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从全国各地赶赴玉树。当时距离地震发生仅仅一个月,前往玉树救灾的人很多,航班爆满,项目组的一部分人是乘汽抵达的。5月14日下午,新寨嘉那嘛呢工程启动仪式刚一结束,大家还来不及适应海拔3600米的高原气候,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测量和勘察工作中。

 

  由于找不到居住场所,项目组借住在临时搭建的部队帐篷里。大家每天徒步去现场,单程约20分钟,每天往返两次。白天,大家在坍塌的废墟中爬上爬下,勘察测绘。晚上,大家裹着厚厚的军大衣在帐篷里整理测稿、绘图,编制方案,每天都工作到半夜甚至凌晨。

 

  当时地震刚刚结束,虽然没有余震的威胁,但天气变化无常,上午阳光明媚,下午常常起风或下雨,雨水造成的土质疏松让不堪一击的受损文物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一天,永昕群吃惊地发现,在勘察现场,头天杨新绘图时所站的后方还立着一座佛塔,第二天再去时,那座塔就变成了一堆瓦砾,所幸的是大家没有被随时可能发生的倒塌砸伤。在野外露营,水电无法保证,脸、脚没条件洗,只能用从北京带来的湿纸巾擦一擦;入厕更是简陋,只能找块空地挖个深坑将就几天。经过五天不懈的努力,项目组完成了巨型嘛呢堆、3座经堂、15座佛塔以及转经廊的现状实测、残损状况勘察。

 

  5月19日,提交方案文本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整个团队通力合作,汇总、编排、打印、预算,各司其职,彻夜未眠。查群从家里背来的打印机派上了大用场,永昕群发挥了结构工程师的专业特长,第一次上高原操练的于志飞悄无声息地埋头画图,刘江最紧张,要等大家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做预算,关键时刻,大家都撑住了。20日一早,项目组终于按时向青海省发改委提交了总体抢险修缮设计方案与概算,保证了该项目及时顺利地纳入国家抗震抢险项目计划中,为震后玉树文化遗产抢救保护资金的迅速落实、推动保护工程尽快开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责任编辑:泽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