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涧一线惊古兽 鬼斧千锤奇石魂
2015-03-12 10:17:37 来源:百鸿艺术 已浏览次
赏石文化则是人类石文化现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内容是以天然石块(而非石制品)为主要观赏对象,以及为观赏天然奇石而,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原则与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期利用天然石块为工具、当武器,到新石器时期的打制石器;从营巢穴居时期简单地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到现代化豪华建筑中大量应用的花岗岩、大理石装饰材料;从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简单石制饰物,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各种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逐步定向现代文明,直至久远的未来。古今一切利用石头的行为及其理论,就构成了石文化的基本内容。
赏石文化则是人类石文化现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内容是以天然石块(而非石制品)为主要观赏对象,以及为观赏天然奇石而,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原则与方法。
其实,远在此前的商、周时期(公元前二十世纪),作为赏石文化的先导和前奏——赏玉活动就已十分普及。据史料载:周武王伐纣时曾“得旧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万八”。而《山海经》和《轩辕黄帝传》则进一步指出:黄帝乃我国之“首用玉者”。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国外称“水石”或“寿石”,是指天然形成的,奇石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艺术,说古老是因为它与地球一起诞生。

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在以自然奇石方面,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其实,远在此前的商、周时期(公元前二十世纪),作为赏石文化的先导和前奏——赏玉活动就已十分普及。据史料载:周武王伐纣时曾“得旧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万八”。而《山海经》和《轩辕黄帝传》则进一步指出:黄帝乃我国之“首用玉者”,由于玉产量太少而十分珍贵,故以“美石”代之。于是奇石、怪石后来也常跻身宝玉之列,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上贡物品。《尚书·禹贡》曾载:当时各地贡品中偶有青州“铅松怪石”和徐州“泗滨浮磐”,显然,这些3000多年前的“怪石”和江边“浮磐”都是作为赏玩之物被列为“贡品”的。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奇石有东坡肉形石、岁月、小鸡出壳和中华神鹰。东坡肉形石现藏于“台北故宫”,因其栩栩如生的外形成为了四大奇石之一;岁月属戈壁石类,这块奇石约为成人拳头大小,酷似一位西洋老妇人头像,鼻子、嘴巴、额头上的皱纹和头发宛如真人,能够形成人脸状的奇石,而且眼睛、嘴、下巴等器官的比例与真人的比例是如此近似,甚至皱纹都有,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最精巧和最具争议的当属小鸡出壳,属于天然玛瑙奇石,此石似一只色泽淡黄毛茸茸的小鸡从蛋壳内向外张望伸头欲出,形象逼真、色泽艳丽,小鸡出壳的整体造形以及局部形态都与实物相仿;中华神鹰属黄龙玉石种,出自广东紫金南母寺。这是一块神话传说中天然形成的奇石,弯弯的鹰嘴、犀利的眼神、完美的线条形神兼似,配上金黄色的玉质,大小又与真鹰比例一样,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此件寿星奇石摆件,一面观之,形象为一白发老翁,面目慈祥,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真可谓:“寿星到、安康来”,另一面观之为抽抽象事物概念,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最早使用了逻格斯这个概念,认为逻格斯是一种隐秘的智慧,是世间万物变化的一种微妙尺度和准则。斯多亚学派是逻格斯的提倡者和发扬着。他们认为,逻格斯是宇宙事物的理性和规则,它充塞于天地之间,弥漫无形。故此件作品乃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具有无比的灵性和艺术性!能拥有一尊寿星奇石就拥有了健康长寿、福禄安康。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国内奇石收藏就逐渐升温,早在1995年,深圳举办的奇石拍卖会上,一块马头奇石就曾以30万元高价拍出;1997年,由山东外运奇石馆在北京拍卖一块取名《香港回归》的临朐五彩石,曾创下了42.9万元的当年奇石成交最高记录;1998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还以39万元拍出的一块山东临朐石。跨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各地举办的奇石专场拍卖会日益增多,2004年年底,北京一家都市报曾详细介绍了一块取名为《中国版图》的奇石,这块中国版图形状的葡萄玛瑙石估价竟高达9600万元。
据广州百鸿市场部蒋经理介绍,随着类似藏品的拍卖价格不断被刷新,奇石为大自然留给我们难以再生的宝贵财富,而且奇石奇在每一件都是绝无仅有,它集天然性、唯一性、稀缺性、艺术性、不可再造性于一体。奇石收藏体现了收藏者高品位的层次、涵养和格调,因此被许多成功人士所青睐,进而推动了奇石价格的上涨。
它集天地之大观、聚自然而神奇,是大自然妙造的神工艺术它自然成趣、天下无双,而被历代赏石家、收藏家所宠爱,被文人墨客所崇拜,留下了赞颂天然奇石美姿和品格的千古墨迹。
更多关于广州百鸿艺术品展览有限公司活动可关注百鸿官网:http://baihone.com/或可拨打服务热线:400-9918-222。百鸿艺术微博:http://weibo.com/GZbaihone 百鸿艺术微信:bhservice@baihone.com。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