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藏:以刀代笔的文人竹刻
2015-02-10 09:32:25 来源:城市商报 已浏览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虽然历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中大抵是肉、竹同样重要,但在他们在精神上却是严格恪守着对竹子的热爱。

清代竹根雕松纹水盂

周芷岩制秋江渔隐竹笔筒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虽然历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中大抵是肉、竹同样重要,但在他们在精神上却是严格恪守着对竹子的热爱。
文人与竹刻的关系之密切,在陈继儒的《太平清话》中将“刻竹”置于二十四目“一人独享之乐”,与“焚香、鼓琴”等并列,便可以看出。刻竹对文人而言,已不止于“器”而上升为“道”。所以竹雕艺术品,才成为了中国工艺品五彩缤纷的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与中国工艺史上的各门类比起来,竹雕的历史很短。正是在文人雅士的推动下,竹雕才渐由实用性转为偏重艺术性。到明代下半叶,竹刻艺术家才在社会有了一定地位,出现众多名家。明末清初日趋盛行,形成不同地区的特色。著名的有嘉定派和金陵派。竹雕在市场略显小众,但应该看到的是,虽然竹雕多是小器,但一器之微,往往穷工极巧,精雕细琢,特别是明清以来,名家辈出,风格独特,故历来成为收藏者的珍爱之物。更由于中国的竹雕工艺独树一帜,特点鲜明,因之也成为国际收藏界的宠儿,市场价格近几年有不断攀升之势。
欣赏江苏爱涛拍卖2014秋拍中的几件竹雕器物,一窥中国古代竹雕艺术之风雅。
清周芷岩制秋江渔隐竹笔筒:以竹为材,规格适中,造型完美。采用浅刻技法饰通景山水人物画面。秋风乍起,江天开阔,岩岸沉静,蒲柳萧瑟。扁舟之上,一位高士寒江独钓,一童子在后舱烹茗伺候。笔简意隽。一侧阴刻:“秋江渔隐”四字,点出画面主旨。落款:“丁卯长夏芷岩制”。
品相完美,包浆醇厚。周灏,字晋瞻,号雪樵,又号芷岩。嘉定人。
周芷岩是嘉定派与吴之番齐名的竹刻家。他在朱氏画法刻竹的基础上,更出新意,一变前法,通常以浅浮雕及平刻为主,不借画稿,以刀代笔直接在竹筒或竹片上刻山水、树石、丛竹,创造出凹凸皴法。这种技法即后世所称的“平地花纹刻法”,后来仿刻者极少。他这种以南宗画法直接刻竹的途径,在当时竹刻界首屈一指。《竹人录》中以汉唐诗派比喻清代竹刻,又把周芷岩比作盛唐的杜甫,认为他是清代竹刻开创新法的第一人。
清代竹根雕松纹水盂:选用小巧的竹根为材。仿生设计,将整个水盂雕刻成饱经沧桑的苍松形象。顶开海棠花形口,内挖中空形成水盂。另透雕松枝为把手,使形象更为生动。穷工极巧,可谓“吴中绝技”。作为文房用具,小巧精致,在使用之余把玩,也别有意趣。包浆温润。原配紫檀树枝纹底座。
责任编辑:水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