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宝轩展出神奇瑰丽的金丝楠阴沉木家具

金丝楠木近闻之,香气清新宜人,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这是金丝楠木给人最直接的感知。对金丝楠木稍加研究就会发现,在历史上金丝楠木只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普通人因其尊贵的地位只能敬而远之。因此,金丝楠木素有“皇帝木”之称。

      神奇瑰丽的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近闻之,香气清新宜人,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这是金丝楠木给人最直接的感知。对金丝楠木稍加研究就会发现,在历史上金丝楠木只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普通人因其尊贵的地位只能敬而远之。因此,金丝楠木素有“皇帝木”之称。

      古人认为金丝楠是天赐神木,品质卓越。与其他木材比较,金丝楠木具有无与伦比的五大优势。其一是耐腐,埋在地下可以几千年不朽;其二是防虫,百虫不侵,金丝楠木箱柜存放衣物书籍字画可以避虫防蚀;其三是质地温润柔和。冬天触之不凉,夏天触之不热,益身护体;其四是金丝楠木纹细密瑰丽,金丝闪耀,纹理清晰精致;其五是金丝楠散发特有的香味。久居楠香之屋,可以延年益寿。

      深圳御宝轩展出金丝楠阴沉木三件套

      近期,深圳御宝轩在征集活动中征集到一套金丝楠木家具。此套金丝楠木桌椅质感非凡,雕刻龙纹,气势磅礴,品相精美。据御宝轩市场部黄经理介绍,这套金丝楠木家具用料更贴切的形容应该是金丝楠阴沉木,木料从其品相上可以推测至少埋于地下2000年以上,现在市场上已经很难寻得如此“里子面子”兼佳的金丝楠阴沉木家具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深圳御宝轩展出金丝楠阴沉木古典家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深圳御宝轩展出金丝楠阴沉木古典家具

      据黄经理介绍,此套家具有五个地方最具魅力。一是美在色泽。外观色泽暖黄中带一点冷绿,含而不露,颜色过渡自然流畅。历经千百年的岁月积淀,颜色高贵而含蓄,金光闪耀,典雅而温馨。二是美在辉煌多变。此套金丝楠阴沉木在不同颜色、不同强弱的光线照耀下有不同的视觉美感,倘若在固定的光源下,从不同角度欣赏也有全然不同的观感,金丝楠木的美似乎是流动的。三是美在手感。手感细腻舒滑,有如婴儿之肌肤。轻轻触摸,犹能隐约感受到木的微温。四是美在天香。用鼻亲近之,能闻到其特有的幽香,增一分则太浓,减一分则太淡。五是美在纹饰。座椅雕刻龙纹、祥云纹饰,贵气十足。

      金丝楠木家具价格3年翻10倍

      古典家具市场继黄花梨家具收藏热之后,开始出现收藏金丝楠木古典家具狂潮。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金丝楠木突然成为了中国传统古典家具市场里的一匹“黑马”,价格在短时间内飙升,不仅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家具做品是卖价上千万。据悉,3年间翻了十多倍。业内专家认为,金丝楠木的价格用“一夜飞涨”来形容并不为过,此种现象让金丝楠木长期被忽视的价值得以回归。

      在2010年以前,金丝楠木的价格相对稳定,2010年开始猛涨,2011年淘木者大量涌入楠木产地四川,一股“淘金热”的新闻被爆出。此后“拆房卖房料”、“2000万赌木”等说法也随之而出,重现市场的金丝楠木价格几乎是一月一价,原木价格的上涨也牵动着金丝楠木家具的飙升的价格,精品金丝楠家具甚至价格动辄上千万。据了解,从地下或水里挖捞上来的金丝楠阴沉木价格更是惊人。

      金丝楠木价格飙升,究其原因。金丝楠木本来历史地位极高,而一些资金充裕的人一旦条件具备,就容易加入抢购大军。加之目前海南黄花梨、紫檀市场趋于平稳,因而不少人开始转而关注和投资金丝楠木。造成金丝楠木价格飙升的另一因素在于原料稀缺,现在使用的木料大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收购的拆房老料,存量已经不多。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金丝楠木价格的上涨。

      如何鉴别真正的金丝楠阴沉木?

      伴随着市面上真正的金丝楠木少之又少,而价格却水涨船高,有些商家为谋取私利把普通香楠木当做金丝楠木在卖大有人在,市场上假货、次货横行。因此,能识别真正的金丝楠阴沉木至关重要。深圳御宝轩提醒广大金丝楠木收藏者要学会鉴别金丝楠木阴沉木。鉴别金丝楠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看,并非有金丝的楠木就是金丝楠木,在光线照耀下金色的成色必须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才符合金丝楠木的选料标准。二是质地通透,有如琥珀猫眼。三是摸手感,金丝楠木阴沉木原木只需稍许打磨即细腻似脂,光滑似绸。四是闻香味,金丝楠的香味“静、雅、透”,介于若有若无之间。如果能把此四点结合起来鉴别金丝楠木阴沉木就不会出大的差错。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