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工艺雕、琢、刻的独特内涵

      中国民间工艺雕、琢、刻的独特内涵,近期都可以在广州嘉德文化艺术中心看到。羊城晚报记者获悉,该中心4月20日-5月10日举行的《小民的艺术——工巧雕琢刻》展览,将通过木花板、歙砚、端砚、寿山石、和田玉等多种材质表现中国民间工艺的独特内涵。

      其中,“雕”字工巧可看东阳木雕、福建永春工木雕、宁波木雕,它们主要以戏曲人物、传统民间故事为题材,使用深镂空雕、透空雕、半圆雕、树根雕、彩木镶嵌雕、镂空贴花雕等技法,作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其代表是千工床、十里红妆等家具。展览中的清代苏州工床板正好体现了此类工艺。

      “琢”玉工艺技法多样,这次展出的和田玉,题材丰富,既有雕琢吉祥纹饰的玉佩,也有圆雕瑞兽的把件等。

      中国的石刻闻名世界,本次展览通过歙砚、端砚、寿山石表现“刻”这个技法。歙砚与端砚并称中国名砚,它有眉纹、金星点、龟甲等独特的纹理。此次展出的古琴歙砚,砚石上有天然的平行玉带纹,是天工结合人工的佳品。端砚的雕刻技法在传承中创新,并吸收外来工艺。此次展出的既有清代文房砚、闺秀砚,也有来自扬州的端砚大师柳新祥的作品。寿山石历来是文房瑰宝,展览中的作品有芙蓉石、高山冻石等石种,体现寿山石雕薄意、圆雕技法。来源:藏瓷网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