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闻遐迩的眉纹金星歙砚赏析
歙砚起源于唐代开元年间,到五代十国的南唐时,逐步被广大文人墨客所青睐。南唐中主李璟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砚务,命砚工高手李少徽为砚务官,官方组织开采,成为皇家御用之品。南唐后主李煜对歙砚更为推崇,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圭墨三者称为天下冠。宋代是歙砚发展的高峰,景祐至嘉祐年间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开采,各种歙石品质呈多样化、精美化不断涌现。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宋时歙石名目有五大类二十五种:眉子纹七种、外山罗纹十三种、里山罗纹一种、金星三种、金晕一种,此外还有银晕、龙鳞、玉带、豆斑、雨点、鱼子等,各种纹色灿然烂漫,尤以眉纹为绝,金星为贵。诚如宋代书画家蔡君谟所赞:“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诗中将歙砚与和氏玉相媲美,认为歙石价值连城。同朝的欧阳修、黄庭坚、苏轼、蔡襄等大文豪都曾为歙砚撰文、写诗、填词、赋歌、记铭。一时间,歙砚成为宫廷和贵族士绅之家争相拥有、赏鉴流连的珍品。
下面为大家展示四方眉纹金星歙砚,共同赏析它们的石品花纹风采。
隔断池对眉纹歙砚,长17.2厘米、宽11.5厘米、高2.3厘米。该砚造型简略大气,石品堪称一流,文理缜密、玉德金声、抚之若婴肤、磨之如利锋、坚韧发墨、经久不乏。砚面砚背的对眉纹产自于龙尾山眉子坑的中坑或下坑,清晰飘逸,十分罕见。沉放到水中观察,砚底色泽清莹,眉纹能够看到缕缕眉丝,妩媚动人,夺人眼目,令人陶醉。
趟水池鳝肚眉纹歙砚:长15.2厘米、宽8.8厘米、高2.7厘米。此砚温润浑朴,形制中规中矩。阳雕的框线素雅圆润,富有美感,砚石产自于眉子上坑呈鳝鱼黄色,眉纹为紫黑色,条条点点的分布如同鳝鱼腹部的纹理,让人赏心悦目。
锦绣山河图水波纹歙砚,长20厘米、宽10.5厘米、高2.5厘米。制砚匠人独具匠心地在全砚上部三分之一处用四条长短不一的横线条把砚池与砚堂隔开,采用浅浮雕和线刻的手法,雕刻的画面左上角是一轮在崇山峻岭的云彩中冉冉升起的太阳,照耀着群山良田和万顷湖面。砚面的水波纹石品与下部线刻的波浪纹饰遥相呼应,由于砚堂平滑不留边沿,看上去碧波荡漾,开阔无涯。特别是把砚池雕琢成不规则的多边形镶嵌于沟壑之中,池内还刻画了两大滚动的漩涡,增加了灵动感,仿佛池水深不可测。真不愧天工、人工两臻其美,有一种意境悠远,美轮美奂的画面感。
一字池抄手金星歙砚:长19、宽8.5、高2.8厘米。此砚石出于龙尾山水弦坑,砚形设计为浅抄手,门字形砚堂,一字池,属于典型的明式风格。全砚简洁雅致,朴素古茂,抚之细腻滑嫩,呈云雾状布满了金星金晕。如此大面积分布,疏朗有度,似花团锦簇,宛如夜昼太空中的银河,璀璨亮丽,十分罕见,实属难得。
从对以上四方名品歙砚的观察考究,我们能够感受到歙砚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并且在历史上形成了与端砚一争高低的格局,与其石质莹润、玉德金声、斑纹绮丽、下墨如风、磨墨无声、经久不乏、停墨浮艳、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瓜肤縠理、涤之即净等各种优点是分不开的。清代徐毅名著《歙砚辑考》,作者曾专程替嗜砚成癖的乾隆皇帝到徽州搜集歙砚之事,具有较强的鉴赏力。他说:“歙石之粹然者,温润静洁。文理缜密,抚之若柔肤,磨之如利锋,方以端溪,其质其色,无不远胜。”对歙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当我们欣赏完这一方方历史遗存的金星眉纹歙砚的石品石质、形制刀工,怎能不发自内心感叹,名闻遐迩的眉纹金星歙砚珍品,当之无愧为砚之瑰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