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报痴半世纪藏报上万份

70岁的邹金宁爹爹是一名退休多年的田径游泳教练,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就开始订阅收藏各类报刊、杂志,这一爱好迄今坚持了54年。部分报刊、杂志从创刊一直订到停刊,一份不差;因收藏的报刊杂志太多,邹爹爹不得不分六处存放他的这些发黄的“宝贝”……

半世纪藏报40余种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汉阳洲头街一处私房前,邹金宁带着记者参观了他的一处藏书点。四楼楼顶约20多平方的房间内,书柜上整齐码放着数千份发黄的报纸和杂志:《中国体育报》、《参考消息》、《体育周报》、《武汉晚报》、《田径》、《游泳》……邹金宁拿起一份1974年7月1日的《体育报》说:“《体育报》是1958年创刊的,那个时候我就在图书馆看,后来又在旧报摊上购买收藏,一直到1966年停刊;1973年《体育报》复刊后,我就坚持订阅,一直订到了现在。”《体育报》后来更名为《中国体育报》,这份报纸从创刊到现在,邹金宁潜心收藏,竟然一份不差。

半世纪来,邹金宁订阅收藏的报刊杂志达40余种,成千上万份。

工资半数订了报

邹金宁说,上个世纪70年代,他每月只有60元工资,半数工资订了报刊杂志。钱不够用了,邹金宁晚上就当搬运工扛麻袋,还跑到码头拉板车。

邹金宁是运动员出身,后来从事田径、游泳教练工作。他热衷订阅报刊杂志,多为体育类和医学类,主要是想从中学习体育知识。邹金宁说,报刊越订越多,他从中受益匪浅,渐渐成长为一名国内知名的田径、游泳教练。

如今,虽然已退休,邹金宁每年坚持订的报纸和杂志仍然高达十几种,花在订报刊和买书籍的开支大约是2000多元,而他的退休金每月也才3000元。

想为报刊找新家

因收藏的报纸数量成千上万,他的陋室根本装不下,于是邹金宁到处找空地方,甚至租房子存放这些发黄的“宝贝”,其收藏点达到了六处,包括汉阳区杨泗港路、东西湖区金银湖、武昌民主路等地。

邹金宁说,由于好几处地方面临拆迁,这些报刊将无处存放,自己年纪大了,整理收藏这些报刊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想将这些收藏捐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但也希望受捐者能够把订阅延续下去,保持报刊的完整性,这是他的一个心愿。有意接收捐赠者,请致电本报热线82333333。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