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旬老汉独爱收藏铁路界碑

家里已收藏9块铁路界碑

这名收藏迷名叫张恩茂,69岁,省地矿局退休职工。他本人一直做地质勘测这块,加之出身铁路世家,其大爷爷是中国第一代铁路工人,张恩茂一直喜欢铁路界碑方面的收藏。

早在1975年,他在西流湖一带发现了一块写有“汴(开封)洛(洛阳)铁路界”繁体字的石碑。对铁路历史比较了解的张恩茂说,汴洛铁路是陇海铁路的前身,开建于1904年3月,1909年12月竣工的。字面上理解,这个铁路界碑应在1909年12月前竖的。

这一石碑现在珍藏在二七纪念馆内。当年纪念馆公开征集藏品时,张恩茂积极提供线索,并找到石碑,送与纪念馆。

现在家里收藏有9块铁路界碑,分别是3块写有繁体字的“铁路界”界碑、5块写有繁体字的“平汉”界碑和1块写有繁体字的“陇海铁路”界碑。

最早发现的是“陇海铁路”界碑。1982年,张恩茂在杜岭街一棵槐树下发现了一块写有繁体字的界碑。当时怕人为损坏,他抱回了家。

打出租车花100多元钱去拉石碑

这9块界碑,最为珍贵的是“平汉”界碑。张恩茂收藏的5块“平汉”界碑中,两块是残缺的,3块完整的。

张恩茂告诉我,民国政府时期北京称作北平,故称平汉铁路,之后改名京汉铁路,即现在的京广铁路北段。

说它珍贵,缘于两点:一是依字面上理解,“平汉”界碑时间较为久远;二是公开资料显示,发现的“平汉”界碑稀少。

就媒体报道,2008年武汉洪山区发现一块“粤汉铁路界”碑。目前,“平汉”铁路界碑,张恩茂还是第一次发现。

这几块“平汉”界碑是在邙山一带发现的。“铁路界”界碑是在古荥镇东北的广武车站发现的。

昨日我在他家看到这几块“平汉”界碑,是沙石混着红砖块浇筑的,“铁路界”界碑是石料材质。

经测量,一块完整的“平汉”界碑长1米,宽25厘米,17厘米厚,重达180斤。

一件小事就足以说明他对界碑的痴迷程度。今年10月25日他在黄河南岸路边一乱石堆里发现“平汉”界碑时,他当即擦拭干净,第二天打的把这个界碑搬了回来,的士费花了100多元。

打算举办一场铁路界碑展览

张恩茂平时非常关注铁路界碑收藏方面的信息。就他了解,发现并收藏这么多铁路界碑,且界碑时间还这么早的,这在全国都很少见。

张恩茂认为这些铁路界碑时间久远,是郑州铁路交通枢纽的见证者,也反映了当年郑州的铁路建设史,铁路界碑收藏理应得到重视。

这些天,他几乎每天都在江山路附近的废石堆里淘界碑。收藏这么多界碑,打算怎么处理呢?张恩茂说,还是打算捐给博物馆,但捐献之前,打算举办一场铁路界碑展览。

张恩茂说,现在正是收藏铁路界碑的好时机,江山路拓展以及郑焦铁路建设,很多以前埋在地下的界碑会被刨出来,等建好后,这些界碑将再次埋没。

界碑字体谁写的有待鉴别

值得关注的还有铁路界碑上的字体。“平汉”“陇海铁路”“汴洛铁路界”“铁路界”这些字体中规中矩,惹人喜爱。

按习惯,遇上修铁路这样的大事,一般会请当时的社会名流题写记录。张恩茂说,综合铁路修建的地方,当时这一带的社会名流有吴佩孚、冯玉祥,还有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以及其他政治家或书法家。

尚不清楚这些字都是谁写的。张恩茂说,这个问题还有待文物部门作出鉴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