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农民画能卖到10万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市场价值10万元的“金镶玉”农民画《盼》
 

过门笺、窗花、木刻年画……这些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展示品齐聚一堂,出现在首届日照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其中在民俗文化厅,一个村居里面就囊括了很多日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展区内,一幅农民画的衍生品,市场价达到10万元。

一间“农屋”囊括许多“非遗”  

日照群众艺术馆民俗文化展厅以日照农村民居的形式,展示了日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封建社会束缚女性的典型代表“三寸金莲”、大户人家用的盛放木炭的熨斗、小孩玩具泥老虎、泥哨……

“过门笺”又被称为“过门钱”,是一种春节期间张贴在门楣上的剪纸艺术。据了解,这是日照市唯一一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五颜六色的“过门笺”贴法有讲究,按照“头红二绿黄中央水红在后紫色最后”的顺序贴,取“五彩斑斓”之意。“以前过年有钱人家张灯结彩,老百姓置办不起,就想办法用彩纸装饰家增添节日的喜庆感。”展区的工作人员细致地讲解相关历史文化。

现场表演手工雕刻过门笺的师傅叫史龙江,他是日照莒县的剪纸艺术家。三十多把刻刀摆放在一边,或长或短,满足不同图案的需求。在刻“过门笺”时候,史龙江换刻刀的频率很快。“手工制作同机器制作的最大区别是,每一付过门笺都是制作师傅智慧的结晶,而机器批量生产就显得刻板。”

民间优秀文化面临着“传承”的难题,据介绍,现在整个社会已经开始重视文化发展,尤其是日照首届文博会为本地这些特色文化提供了被人认识的平台,这对于日照民间文化的传承来说是个好事。 西藏传统技艺

融入日照农民画

一幅1.6米长宽的“金镶玉”农民画市场价高达10万元,这是日照山海天旅游渡假区展区展示的一幅农民画衍生品——“盼”。

据现场制作的师傅刘娴介绍说:“它的制作原料全部来自于西藏,染料是西藏产的天然矿石,比如绿色的是绿松石,白色的是玉石,构图使用的是纯金银的丝线。”

提出制作“金镶玉”农民画的是日照市农民画绣的创始人赵家乐先生。据他介绍,金镶玉农民画是他打造的农民画高端收藏品。他的灵感来自于西藏唐卡的制作,唐卡跟农民画有个共同点是颜色十分艳丽。所以赵家乐大胆引进了唐卡技术,将日照农民画打入高端市场。

赵家乐通过将原始的农民画制造成装饰画、家居饰品、以及手工画绣和金镶玉,紧跟着市场需求,使文化与产业相结合,将民间文化通过创意改良被现代人接受,实现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传承了文化。

责任编辑:陈万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