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程君房汉宫春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2010年的一个冬日,山东的杨先生由嘉德拍卖公司的陈林林介绍来沪,到博印堂请我鉴定墨。他从一个塑料袋中,取出用一张旧报纸裹着的一盒墨。当他打开旧报纸时,我被里面的墨盒所震惊。典型的明代的大红描金龙漆盒,盒底部有“君房制墨”四字,黄红绫相间的锦袋,因年代已久,大部分已损,面上盖有一黄绫锦盖,绣有一诗:“戏题镜袋,处世宜韬彩凭君暂敛光,有时间照物,万象此中藏。甲午夏日东园主人贞子稿纲君蒋氏绣于商山公署。”左有二钤“栖”、“贞子”。内装一大圆墨,已碎成五大块与很多小块片,每个大碎面与小碎面俱乌黑铮亮,如同小儿睛,没有一丝气孔。只知墨品中,有乌不黑,见了此墨方知乌不黑是怎么一回事了。墨的尺寸13.5cm×1.9cm;重量346克。

当时询问了杨先生关于此墨的经纬,更觉心痛至极。当时杨先生购得此墨时,还是全品。在一次与友鉴赏时,不小心打碎。由于没有经验,未及时粘合,在搬动的过程中,导致了墨块之间的碰撞,碎片的不断增加。于是我以他进价几倍的价格收得此墨。后来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才将此墨粘合在一起。虽然无法做到完全吻合之状态,但基本上恢复了其原有的风采与魅力。

戏称:“神马都是浮云”,不可否认的是:“神马”都是一个“缘”字在起作用。如果一笏完整的明代墨,可能不一定到得了我手中,摔破固然痛心,甚至惨不忍睹,有了这一过程,才到了真正懂此墨人的手中,这就是一个字“缘”。

这生吾与墨有缘,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上海博物馆的老前辈范先生曾对我说:“只要有缘,墨会找上你的。”此话是对我多年蓄墨的一个宽慰和认可。

程大约,字幼博,表字君房,号墨隐道人,别署还朴斋、定墨斋。安徽歙县岩寺镇人。万历时官鸿胪寺序班。罢任后专工制墨。大约博雅能诗文,著有《程幼博集》。善制墨,核古搜玄,不遗余力,起宋元之衰微,开后世之典型。故墨之在万历,犹诗文在盛唐也。承前启后,继方正、邵格之、罗小华诸氏之后,首屈一指的制墨名家,也是明代制墨的代表人物。在古代松烟、油烟制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造出诸多精品,并著有《程氏墨苑》一书。此书共收录了519种墨品,对后世影响极大。程氏在世时曾说:“我墨百年后可比黄金。”大书画家董其昌说道:“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可想而知,程墨对当时与后世的影响可谓之大乎。

此墨在《程氏墨苑》卷二下五有记载。墨面上刻有“汉宫春”三字,行楷阳识;两边各有两行小字:“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蓬莱春书永,玉殿明房栊。”背镂楼阁庭院与云山。在墨苑中为此墨还附有墨赞,由万历年进士倪世禄亲题草书:“阊阖初办,辇道中开,参差嘉树,隐约蓬莱,六宫远近,三殿崔嵬,乃青阳,帝约康哉,帝居清穆,黄金璨灿,布春斯温,就日斯焕,玉砌金铺,重轩甲观,东壁之阳,卿云有烂,卿云缤纷,河汉之淡,为章于天,五色成文,万机闲暇,留心典坟,馥郁瑶华,祗奉明君,明君立窗,颉黄顽虞,尚方在行,御墨掇珠,尚墨在何,有如桃书,河山流翰,坦坦皇舆,皇舆收奠,文教覃敷,化被草木,夭骄以纾,副墨率裨,冈異方隅,草莽臣工,矢敕嵩呼,嵩呼洋洋,还望明光,考工泛度,毋僻是常,程古准今,以继冲将,我祝天子,万寿无疆。”

祝世禄(明)(1539-1610),字延之,号世功、石林,江西德兴人。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进士,考选为南科给事。历尚宝司卿。耿定向讲学东南,世禄从之游,与潘去华、王德孺同为耿门高弟。世禄工诗,善草书。著有《环碧斋》诗集三卷,尺犊三卷,及《环碧斋》小言,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