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副总赵强先生详解金铜佛造像市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贸圣佳业务副总经理赵强先生做客中国文物网

这三年里面(2002~2005),基本上北京的市场其实也是一个新生的资源,相对还是少。虽然是买家有,但是相对少,观望的多。那个时候市场没有一个专场有我们(天津文物公司)这个佛像专场的人群这么旺,是值得怀念的时候。但实际上在这个两年之前(2003),书画市场其实已经在明显的上升了特别是书画从而带动这么一个主流派对的主导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书画和佛像市场其实也就是开始走下坡路。原因有很多种,这个我在杂志里面也分析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说任何一个拍卖、任何一类拍卖在短期内升值过快,明显的上升都会带来明显的下降,因为市场都是循序渐进的。关键你一错而就,往往那一波就是永乐宣德。那么永乐宣德在三年之内说的客观一点暴涨五到十倍这样子。

在这种前提下,永宣一旦无人问津或者是假的多了,或者大家是停止不再买了,那么这个市场自然会回落。因为这一块是“永宣”带起来的,就是在2006年,所以经过三届特别的拍卖,就是从2008年的春拍开始的,等于是2006的秋拍再加上2007年的全年,从2008年春拍开始就明显看着这个市场有点优化了,因为“永宣”不再涨了,永宣无人问津了,所以大家也不可能低价出让,但是就是说成交量这个就锐减了甚至停滞了,价格也屡创新高突然间也停滞下来了,整个带动市场都进入一种低迷的一种状态。所以成也“永宣”败也“永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永乐释迦牟尼像

但是这个在短期内上升的态势,实际上是对就是某一种拍品在短期内销售是很难维持长久的,那么他必然要经过一个薄弱然后慢慢的一种整合,然后慢慢的陆续上升。所以你看包括书画市场也是,某一个画家的作品可能在短期内传的很高,突然间滑落以后甚至无人问津了,甚至半价出售都没有人要了。这种情况历史经验很多。当然了2006年到2007这一年半到两年,佛像的红火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并非是一种炒作的结果,是大家通过在香港认识到这种永宣的宫廷造像非常的敬畏,价值是这样的高,大家可能觉得出让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运用一些类比的方法,你看现在永乐的一个宫廷的瓷器,要论当年的成本,皇帝重视的程度,它本身只是一个使用器,宗教本身还有宗教的一种宗教性,他作为一种载体的承付的能量要远远大于瓷器。所以大家这样做下来考虑的时候,发现永乐的佛像其实是不贵的,所以那时候大家有一个共识,所以在短时间内有一些大的藏家介入到这个拍卖会当中,所以出现了一路攀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观音菩萨像

所以那个时候海外的一些重要的收藏家,都把东西送到北京来拍卖,红火一时。后来从2008年开始以后,这个市场就开始慢慢的走下坡路。到了去年上半年已经开始有回升的迹象了,所以现代你们这个采访时机是他已经开始走出低谷了,这个有几点能表示出来。一个是拍品的一些成交的量开始增加,另外一个就是说过去可能我们比较难卖的一些中档的东西现在开始有人在买。慢慢的就有新的藏家进来。所以为了应对这个市场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北京这个市场原来是以明清这个北京地区周边的这种方向为收藏的主题,大家喜欢体量大的,铜皮厚重的,镏金光灿的,喜欢都是慈眉善目的寂静像菩萨一类的造型,这是北京地区的一个特色。这也是佛像收藏初级阶段一个要走的路。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