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金银器呈现出浓郁的异域色彩

三秦大地是我们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我怀着一颗对历史的崇高敬畏之心,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这件唐代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深深吸引,其高5.9厘米、口径6.8厘米、重239克,绚烂华丽。

唐代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三秦大地是我们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我怀着一颗对历史的崇高敬畏之心,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这件唐代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深深吸引,其高5.9厘米、口径6.8厘米、重239克,绚烂华丽。

 

  这件溢彩流光的唐代金杯杯口外侈,器壁有内向的弧度,“6”字形的把手铆钉在一片“十”字形金片上,与杯身相固定。杯身制造成型后,进行了仔细的打磨处理,因此腹身有密集的等距离平行线。在光滑的器腹表面上,由上下两端相对的四对如意云头纹分割成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中装饰一朵团花,团花由锻打的扁金片构成,焊接在杯腹表面,形成立体感极强的装饰。在团花及如意云头纹最外缘又焊接有细密排列的小金珠。下腹部用同样工艺焊接四个云头纹,外侧皆焊有金珠,其中一云纹内沿里残存着一小块白色镶嵌物。

 

  那为什么把此杯称作“金筐宝钿”呢?考古学家从法门寺出土的物账碑中找到了答案,其上面有“真金函一枚,金框宝钿真珠装”的文字记载。通过对照实际器物,我们知道“金筐宝钿”就是指器物表面焊接有金丝编成的外框及细密的金珠,再镶嵌以宝石。由此可以想像这件金杯当年的完整面貌,在其杯身的纹饰内曾经镶嵌有五颜六色的宝石!现在,虽然宝石已遗失殆尽,可当我们面对这件依旧金碧、玲珑的艺术品时,仍能感受到它令人屏息凝神、继而惊叹的美。

 

  唐代的金银器呈现出了浓郁的异域色彩与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当时因东西方贸易往来频繁,唐人大量吸收了粟特、波斯萨珊等西亚和中亚金银器发达地区的工艺、造型和纹饰,经过唐代工匠不断的改进和调整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件器物的原型来自中亚粟特带把杯,但有两个创新细节,一是把上的指垫做成叶芽形状,环把的下面省略了指鋬。这一不同改变了粟特器物固有的风格,却在中国汉晋器物上能够找到渊源。二是把唐朝人喜爱的掐丝、焊缀和镶嵌工艺运用到器物的制作上。这种局部改造没有涉及使用功能上的变化,只是在审美上符合了唐人的愿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