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收藏价值辨别:听声看形辨锈闻味
2015-02-06 17:11:4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已浏览次
铜镜收藏,不乏传奇。广州的藏家陈博通从1992年开始收藏铜镜,边收藏边研究,越研究越着迷,如今已有数百枚铜镜藏品,涵盖战国、汉、唐、宋、金、元、明、清多个朝代。在古镜的收藏过程中,他享受到了价值发现的乐趣。
铜镜市场从2011年秋拍以来就感受到了阵阵凉意,直到2012年春拍,铜镜市场依然低迷,成交价格和成交率双双下滑。铜镜市场正面临着2004年暴涨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业内似乎已经形成一种共识:铜镜市场恢复仍需时日。
对于持货待出的短线投资人,这两年铜镜市场的表现令人郁闷,但对于真正喜好铜镜的藏家来说,这样的盘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头模唐镜的传奇
铜镜收藏,不乏传奇。广州的藏家陈博通从1992年开始收藏铜镜,边收藏边研究,越研究越着迷,如今已有数百枚铜镜藏品,涵盖战国、汉、唐、宋、金、元、明、清多个朝代。在古镜的收藏过程中,他享受到了价值发现的乐趣。
1998年,他出差到兰州,在旧货市场被摊上的一枚铜镜吸引。这枚腐蚀严重的唐代铜镜,背面几乎看不清一丝纹饰,但直径有24厘米,比较罕见。陈博通反复抚摸观察,在锈蚀的背部发现了一小块动物浮雕。凭着这一小角,他断定这是枚头模镜。
头模镜是指用模范第一次浇铸的铜镜,模范始用,纹路清晰,价值超过二模三模。卖方开价800元,朋友相劝不要买,但陈博通断定锈斑可以洗除,锈蚀的表面下或许会有精彩世界。回家后他用自己调配的碳酸药水洗了三天,腐蚀的背面逐渐清晰,悬着的心落下:原来这是一件典型的唐代瑞兽海水葡萄镜,画面内容丰满,雕刻精细,头模镜的神韵犹存。
这枚800元淘来的铜镜如今的市场价不下二十万,但陈博通舍不得出手,他要用这枚铜镜来做自己私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三类铜镜各有千秋
在2011年的纽约佳士得“思源堂中国青铜器珍藏”专场,一件唐代花瓣形龙纹铜镜以229.74万元人民币拍出,创造了纽约市场近年中国铜镜拍卖纪录。这使得许多高价收藏汉代乃至春秋时期铜镜的藏家后悔“买早了几百年”。对此,古镜藏家孔祥星认为,古镜的收藏与传统古董字画不同,未必年代越久越值钱,主要还看其工艺和大众认可度。目前唐代铜镜最值钱,战国铜镜升值最快。
纵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铜镜出现以后,历经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和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
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等方面看,战国、两汉和唐代是中国古代铜镜制作的三个高峰期,精品多,最富收藏投资价值。古铜镜的收藏价格,也是这三代的价格最高,宋、元、金时代的铜镜价格较低,明、清时代铜镜不值钱。
若按大小来分,200毫米以上50毫米以下的镜种较珍贵;按品种来分,战国的 “山”字镜、菱纹镜,汉代的重圈铭文镜、规矩镜、神兽镜、画像镜,隋唐的瑞兽葡萄镜、花卉镜、花鸟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等均是镜中的珍品;上述年代的特殊镜种,譬如镏金、错银、镂空彩绘、螺钿镜、金银平脱、贴金贴银镜等当然更是珍贵。
战国铜镜是在青铜器由祭祀礼器向实用品转变的背景下出现的,铜镜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镜面花纹以龙纹、凤纹、虎纹、鸟纹居多;流行素镜、纯地纹镜、花叶镜、四山镜、多钮镜等。一般体薄而圆,上有桥形小钮。
中国铜镜以汉镜出土最多,隋唐铜镜的工艺较前代有了变化,在铜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分,铜镜显得很亮,既美观又实用。唐代题材新颖,纹饰华美,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体现了盛唐气象。
买铜镜有“四辨”
专家认为,铜镜的收藏价值一般从四方面判断:
一是制作工艺好,如反映古代铸造技艺的战国镂空镜、汉唐镏金、嵌螺钿、金壳、银壳、透腿等特种工艺镜;二是品种稀少,最好能见证一些历史事件,如唐代打马球镜,证明足球起源于中国;三是保存状况好,锈蚀程度越小越好,最好是银光灿灿的“水银镜”或者黑漆如墨的“黑漆古”;四是纹饰的清晰度是关键,铜镜收藏中讲究版模,头模镜最受青睐。
为了辨识赝品,行家建议要“听声”、“看形”、“辨锈”和“闻味”。
“听声”:手敲铜镜,以声音辨真伪。新老铜镜的铜、锡、铅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发声也不同。老铜镜声音低沉圆润,新仿的铜镜声音清脆甚至刺耳。
“看形”:观察形状辨真伪。为保证铜镜成像清晰,古人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厘米的铜镜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仿制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另外,唐汉战国都以高锡铜铸造,质地硬脆,银光荧荧,易破碎。唐以后使用高铅铜铸造,色泽红、黄,铜质软韧,故此汉唐多烂镜,而宋金少有烂镜。
“辨锈”:古铜镜一般入土千百年,其锈色坚硬自然,层次分明,新仿的铜镜伪锈是用各种胶水调和颜料涂抹上去的,强度较低。能用手抹掉的锈,极有可能是仿品。
“闻味”:把铜镜沾水以后用鼻子闻,新仿制的铜镜通常会有硫酸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铜腥味;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也可取铜锈一块,以火烧之,假锈会燃烧并产生带有化工原料气味的浓烟,真锈则无。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