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青铜器铭文普遍出现

饕餮、夔等为突出代表的,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各种动物纹,此时被普遍应用,这显然与商人尚鬼的宗教意识有关。兽面形的所谓饕餮纹,是当时巫术宗教仪典中的主要标志,对该部族具有极为重要的神圣意义和保护功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商后期青铜器纹饰中动物纹样大大增加,最典型的花纹是具有神秘色彩的饕餮纹,其形状多变,一般尾部下卷,鼻额突出,咧口利爪,巨目凝视,雄严诘奇。有的大幅饕餮纹纹体鼓起,曲角高耸,突出器外,配以浮雕龙、虎、羊首、鹿首和牛首等动物形象,峻挺方折、精湛无比;有的全身满施饕餮纹,器体棱脊四起,深镂细刻富丽堂皇。其他花纹还有夔纹、蝉纹、蚕纹、小鸟纹等。这些动物纹样,少数是肖生的,更多的则是神话性的禽兽。

 

      饕餮、夔等为突出代表的,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各种动物纹,此时被普遍应用,这显然与商人尚鬼的宗教意识有关。兽面形的所谓饕餮纹,是当时巫术宗教仪典中的主要标志,对该部族具有极为重要的神圣意义和保护功能。《吕氏春秋·先识览》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神话失传,意已难解。但“吃人”的含义,却是完全符合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的。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它对异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象征,对本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所以说,饕餮纹是代表和体现了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

 

      殷墟期青铜器普遍出现铭文,书体为“画中肥而首尾出锋”的波磔体,有些字体结构尚未脱离图形文字的形态。故宫博物院藏邲其三卣,铭文记述了帝辛时期的赏赐、祭祀等内容,它们是商代铭文最长的几件器。此期有铭青铜器的多数铭文都极为简短,有的仅有一个象形性很强的字,有的由几个象形的字构成一个短语。这类铭文虽少有文例比附,但多数可以在甲骨文方国名、地名、人名中找到同形字,其中有被学者释读的则多是文献中的古国名或家族名。宗教较多的族名,一般是可以分出方国、家族、私名等几个层次的。此外,也有一小部分这类铭文是表示该铜器的方位、功能,或是八卦符号等,并不属于上述内容范围。族名金文最早出现在商代前期,多数属商代后期到西周早期,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仍有少数残存。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组织结构的真实状况。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