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国宝“陈璋圆壶”出土始末
2015-01-29 09:51:40 来源:扬子晚报 已浏览次
小小的龙虾,悄悄改变了苏北古城盱眙的命运,这已被世人视作奇迹。而其实30年前,在这片淮河之滨的土地上,还曾发生过另一段传奇。1982年的冬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陈璋圆壶”在盱眙某条满是淤泥的沟渠中,横空出世。
今日的《档案穿越》为你呈现的就是有关这个稀世国宝被发现前后的故事。平和无奇的挖宝,惊心动魄的护宝,以及宝物发现者万家三兄弟献宝获奖励后,饱受乡邻排挤、白眼的遭遇。
挖宝·轻轻松松
清淤挖沟渠一锹下去挖到个大壶,里面装满金子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陈璋圆壶出自盱眙”的故事,放在任何时代,这样的故事都足以引发世界级的关注。“关于这件事的档案资料很多。”记者的来意,让盱眙县档案局局长汪玉奎会心一笑。“但最好的档案,现在距离我们5公里,今年69岁。”
这位“活档案”名叫万以才,记者在盱眙穆店乡马湖村的一户破旧农宅里见到了他。眼前的老人满脸皱纹,对不速而至的客人报以拘谨且憨厚的笑。
“1982年2月10日。”想来这个日期,早深印在万以才的脑子里,故而在提及往事时才会不加思索脱口而出。那天,任马湖村公路小队队长的他带着同队10多个农民,到几百米开外的田边清理水渠。
水渠很长,万以才根据总人数,“用铁锹柄当尺子,分成了17块责任工地。”他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把水渠清整去泥使其通畅。“当时有一节渠道里污水烂泥很多,大家都不愿选,刚好有人迟到,活就归他了。”这个迟到的人,正是万以才的三弟万以全。
万以才的工地和弟弟相邻,他想着赶紧加快速度,好完工后去帮弟弟一把。“突然就听到咔嚓一声,从老三干活的地方传了过来。”旋即,万以全大喊“哥哥,我挖到东西了”。
被喊声吸引过来的小队队员们都看到,在万以全站着的渠道淤泥中,躺着个黑乎乎的圆形物体,仔细辨认,那竟像某个器具的盖子。“我、三弟还有同队的四弟万以年,一边不让大家动手碰那东西,一边继续挖泥,约莫挖了2尺多深,就看到了那个大壶和里面黄澄澄的金子。”
万以才没有细说兄弟三人把宝贝从沟渠带回家的经过,但从后面的故事可以想见,那必然也惊心动魄。
护宝·惊心动魄
千余乡邻赶来想看宝物,两兄弟持锹拿棍守护
在万以全的家中,三兄弟和家人围站在“宝贝”跟前,激动着,纠结着。万以才和万以全的妻子建议把里面的金子拿出来称重,然后平均分给三家。而“挖宝”的最大功臣老三家,可以额外得到外面的壶。这个很让人心动的提议,却最终被万家兄弟拒绝。
达成“献宝”的共识之后,万以才带着两块金子样本直奔乡政府,剩下的“宝贝”被放入一个大箱子。“箱子上了锁,我和老三的家属坐在上面。老三、老四一人拿锹,一人拿棍,站在门后护卫。”
万以才回忆说,他出门时大概是上午9点。一边走,万以才一边捂着胸口,两块金子用报纸包好贴身藏在那里。“那时挖宝的事情几乎已经传遍了全村,不停有人喊我,说要看看金子长什么样。我往前走,他们就在后面跟着,人越来越多。”
这样的情形让万以才万分紧张,他的步速渐渐加快,“最后就开始跑起来,一口气跑到了穆店乡政府。乡里正在开大会,书记戴天全坐在主席台上,我直接冲了上去。”
直到两块金子被书记拿在手里,万以才终于松了一口气。“戴书记让秘书给县政府打电话,然后再联系县人民银行,约好了去鉴定金子。”
在人行办公室里,万以才带来的金子被鉴定出是99.9%含金量的地道纯金。当行长听说这样的金子在万家还有几十斤时,“他吓了一跳,立刻开始打电话。”几十分钟后,三辆满载警察、县里官员和银行工作人员的车停在了万以全家附近的村口。
“老三家门口已经水泄不通人山人海,估计有1000多人。”万以才说,“消息传得很快,人们从四面八方朝这里赶,甚至还有邻乡和县城的人也来了不少。老三家门口草堆上和猪圈旁到处都是人。”在他去乡政府的那段时间,万以全家门曾几度被撞开,门栓都踢断了。“大家喊着要看宝贝看金子往门里挤,老三老四拼命挡着,我们再晚到一会儿,后果很难预料。”
献宝·惊动全国
宝壶举世无双收入南博金库,献宝兄弟也出名了
“大家看过宝贝后,老三抱着壶,我和老四站在两边,一起上了车。”万以才告诉记者,下午4点多,一行人在荷枪实弹的警察护卫下,把宝贝送进了县人民银行的金库。次日上午,万家兄弟又乘坐警车,把壶送到了南京博物院的地下金库。
经文物专家清点,这批极其珍贵的文物包括镂空网套铜壶一件、金兽、金饼、马蹄金和麟趾金等,其中金兽重达9公斤,其他金器重达11公斤。
“如此精美贵重的金器举世无双。”汪玉奎说。盱眙挖出宝贝的消息很快震惊了全国。“2月10日当晚,省电台就广播了这个消息。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相关新闻,不到三天全国各大报纸都相继见报。”
一时间,万家兄弟成了名人。“除了记者采访,省、市、县都给我们发了奖状。”万以才说,在此期间他们知道,比起那些金子,不起眼的铜壶才是“无价之宝”。一些赶到村里的考古人员在闲谈时告诉他们,该壶身上有铭文记载了齐宣王五年,田忌再次执政时,齐国派大将陈璋率兵灭燕,抢夺其国宝的经历。
“出土的壶正是当时的燕国国宝,由壶身、装饰套和圈足底座三部分套装连接而成,它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于一身,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是一体现铸造工艺精湛水平的青铜器。”汪玉奎告诉记者,这个壶没有名字,后世称之以“陈璋圆壶”。“应该有一对,还有一个方壶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抢走,现存于美国。”
再后来,考古人员几次到盱眙现场发掘,却除了壶的支架和一些壶身上脱落的梅花纹饰,别无它获。30年过去,“陈璋圆壶”一直安静、安全地存放在南京博物院的库房中,作为国宝级的珍藏很少现于世人。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这个地图上甚至很难找到的所在,也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零星矗立在盱眙各地的陈璋圆壶模型雕塑,还在默默打磨一段属于这个“国宝之乡”的时代记忆。
献宝后生活
乡邻要分奖金,三兄弟饱受白眼30年
更令记者唏嘘的是,献宝之后,万家人30年来的经历。
为了表彰万家兄弟的贡献,政府奖励给他们1万元钱,这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已可称得上一笔巨款。“我和老四各分了两千五,老三拿了5千。”万以才说,兄弟三人用这笔钱买了一台拖拉机,分别盖了新房子。
荣誉、奖励、新房子……和这些同时到来的,还有让万家人几乎难以抵挡的麻烦。
“献宝大约两三天后,公路小队另外十几个人到乡政府、县政府告状,要求分黄金,或者分万家获得的奖金。”这个事情在政府的干预下,最终不了了之。
但万家并未由此安宁。“这些告状的人心里不服,处处和我们弟兄三人作对,找麻烦。”作为小队队长的万以才首当其冲,“那时候是联产计酬,他们为了刁难我,连收的粮食都不上交小队,我的工作根本无法进行。”于是在那一年年底,万以才辞去了小队长职务。
“村民告状要求分钱确有其事。”汪玉奎说,那时万家算是发了一笔横财,宝贝在村里挖出的,同组同村的人心里不服气,而除了奖金,更有一种传言在乡间盛行,说万家把村里的宝贝挖出来,泄了这里的灵气。“受挤兑和白眼是肯定的。”
挖宝事件之后,万家兄弟迅速被孤立。不堪如此,“老四先带着家人搬到了盱城,接着老三也全家去了南京。”只有身为长子的万以才,因为父母年迈,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坚守。“二老一直是跟着我生活,母亲今年才走,91岁;父亲94岁了,还健在。”
在这个偏塞贫穷的村庄里,在被孤立排挤的环境下,万以才全家怎样度过了这30年,记者无从知晓,却可以想象其艰难。记者采访时所站的位置,就在那三间当年万以才用奖金建起的瓦房门前。经年失修的它们已成为危房,却仍是万以才生活的重心。
“我快70岁了,30年来我没有向国家伸过一次手。如果有一天,我们无法生活,希望政府能给我们一些照顾。”临别时,万以才低声说出了这番话。他拒绝了记者一行共进午餐的邀请,然后搀扶着他的老父亲走进内屋,留给我们两个佝偻的背影。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