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铜镜看篆书到隶书的演变
2015-01-28 17:00:38 来源:中国爱艺网 已浏览次
汉代铜镜的铭文,文字繁杂、书体丰富、蔚然大观,俨然是一部文字书法历史辞书,是研究文字、书法发展史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铜镜铭文除了内容涉及纪年、干支、宗教、人物、冶炼、民俗、寓言等诸多方面外,就书法书体而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能清晰窥见篆—隶的书体演变过程。
汉代铜镜的铭文,文字繁杂、书体丰富、蔚然大观,俨然是一部文字书法历史辞书,是研究文字、书法发展史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铜镜铭文除了内容涉及纪年、干支、宗教、人物、冶炼、民俗、寓言等诸多方面外,就书法书体而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能清晰窥见篆—隶的书体演变过程。
篆书是秦代的标准字体,是经过丞相李斯等人的整理、改造、加工而成的小篆。秦篆的特点为:用笔圆转,字形长方,笔画瘦劲,结构匀称,整齐端庄,形成简洁明快、典雅规整的风格。秦代在文书、铜镜、刻石、刻符等方面都广泛使用小篆。因此,在汉代早期铜镜上的文字就有很多小篆的影子。“大乐富贵蟠龙纹镜”为西汉青铜镜。此镜兽钮,圆钮座。钮座外有一周铭文“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铭文字体长方、用笔圆转,字形结构匀称,整齐端庄、典雅规整,为小篆书法艺术中的精品。双圈铭纹镜同样为西汉时期的青铜镜。此镜圆形、圆钮,并蒂莲纹钮座。钮座外围两周凸弦纹圈及细弦纹圈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两区内都配置篆体铭文,内区铭文为“见日之光,长勿相忘”,每字间间隔一“の”形符号。外区铭文“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乎兮日月,心忽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铭文字近古籀,线条含韧清劲,且带有明显的隶书方折意味,也极具装饰性。
接下来是隶书。隶书相传为秦代程邈所创,最早在小官和奴隶中使用。昭明连弧铭带镜,圆形、圆钮,圆钮座。其外两周短斜线纹之间有铭文“内而清而以而昭而明而光而夫而日而月而不而泄”。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或谨严宽博、或丰茂雄浑、或疏瘦劲炼、或严整端庄,是隶书中的精品。
这一时期,隶书也成了铜镜铭文中的自觉书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龙虎镜上的“中昌作镜四夷服 多贺国家人民息 胡虏殄灭天下复 风雨时节谷熟 长保亲二”的七字句式铭,其书写极似张迁碑书体,沉稳方劲、高洁明朗、朴雅秀隽,为汉隶的规范体。
汉隶书法,结体用笔富于变化的特点,影响和促进了楷书和其他书体的形成及风格的多样。说汉隶在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因汉隶上承秦代篆书的规则,下启魏晋、南北朝、隋唐楷书之风范。
从西汉早期到东汉晚期,镜铭书体多近于篆隶之间的变异体,这是由篆书向隶书转变的一个过渡期。两面日光铭带镜中铭文大致为“见日之光 长勿相忘”,铭文环绕铜镜一周,变异文书体美丽如画。
中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代铭文镜上的书法艺术,是汉代工匠们以刻刀为道具在铜镜舞台上大显身手的生动写照,他们用精湛的手法证明了书法艺术的巨大魅力,因此,汉代铭文镜上的书法也成了古代书法历史辉煌的一页。(尹钊 张继超)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