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鎏金双凤发饰

唐代流传迄今的璧画、彩陶器、金银器与首饰等真品,数量极稀。除了考古家发掘的出土文物外,能在坊间保存者更如凤毛麟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代流传迄今的璧画、彩陶器、金银器与首饰等真品,数量极稀。除了考古家发掘的出土文物外,能在坊间保存者更如凤毛麟角。如附图的灵芝凤纹发饰,乃唐代所制的青铜鎏金精品,造型及纹饰富时代风格,这种古饰物留存至今而仍无大缺损者可能独一无二,难有雷同。双凤分立两旁,中为大火珠,下方浮雕纹;从中可见那时的高超鎏金工艺,影响宋、元、明、清各朝的饰物。  

 

  唐代时男女皆用簪(男用簪系冠使之不堕,女用簪插发髻使之不散);贵族用金、银、玉等珍贵材料,金簪与鎏金发饰一样,有錾花、镂花、细金丝“盘花”等精致工艺。唐代的金银钗,以镂花见长,近世难仿。其实,唐代著名的凤钗与凤形发饰,可说源于秦、汉。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早已指出:“始皇以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 

 

  唐代另有金步摇(白居易《长恨歌》中也有述及),金雀玉搔头,栉、金钿等饰物。唐诗有“斜插犀梳云半吐”之句,就是指唐代的发饰金栉背。不少专家皆认为唐代金银首饰的发展,与金银器一样,和那时的社会风尚息息相关,甚至反映出政治的盛衰,初唐崇尚简朴,至盛唐迥然不同,趋向富丽堂皇及繁缛精致。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