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的三尊铜佛:见像如见佛
2014-12-29 08:57:36 作者:童孟侯 来源:新民晚报 已浏览次
我有多尊佛像,水晶的、黄杨木的、琉璃的、黑陶的、石头的……铜的佛像有三尊。
第一尊是我十多年前在老城隍庙的地摊上看到的,它和一堆很脏的杂物堆在一起。我心想,虽然清代的铜佛存世量比较多,虽然它是一个残件(只有前面半个脸形,像的后背部分缺失),但也不能这样糟践呀。我问摊主你开价是多少。摊主说50元请走吧。
我把这半尊佛像拿到鉴赏家朱文虎家里,文虎先生说:这是一尊弥勒佛,也就是汉族人喜欢供奉的布袋和尚,既矮又胖,袒胸露腹,笑口常开。我猜想这尊佛像是一半一半造的,然后两半相接,成为一尊完整的。这样的铸造有个缺点,遭遇碰撞的话,容易在结合部脱落,使之成为残件。
我问:这尊佛像是什么朝代的?
他回答:开门的,清中期。建议你去配一个红木的底座,把它镶嵌进去,这样佛就能坐稳了,从正面看过去,一点看不出它只有半尊。
我的第二尊佛像是我2013年夏天到天津沈阳道的古玩市场请回来的。当时我让摆摊的开个价。摊主说250元。
我把这尊黄铜薄胎的佛像拿在手里窃喜,看来我要捡漏了。这可是清代晚期的度母像(按密宗,度母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坐在莲花座上,右手臂放于膝上,左手捧一宝物,开相十分端庄,秀骨清雅,神态恬静。我猜想,曾经拥有这尊小型佛像的人一定常常把它带在身边,以图菩萨保佑,所以它才会有如此浓厚的包浆。
我悄悄察看度母佛像的底部,它被铜皮封住了,封口也是那个朝代所用的特殊的剁底法。我轻轻摇一摇佛像,发现它的内里有响声,有动静。很多佛家信徒会在铜佛像的内里藏入开过光的小型佛经,最高级的则是放入一颗舍利子,然后封住底座。有些人收藏到佛像之后先把佛像底部撬开,掏出里面的宝物,然后随身带。眼下这尊清代佛像原封不动,保存完整。
我当然不能把我知道的这些告诉摊主,否则他500元都不肯出手的。我说:你这尊佛像比较小,一手可握。220块吧?250多难听。
没想到摊主挥挥手:好吧好吧,今天我开个张,托菩萨的福。
我的第三尊佛像(图右)也比较小,高度只有6厘米,神态和蔼。是我的山东好友振友送给我的。我和他探讨过:你觉得是什么朝代的。
他说:不是清中期的,就是清晚期的。包浆已经非常好了。
我说:这尊铜佛的外表很黑,是包浆吗?
他说:铜铸的佛原来是黄黄的,正因为年代久远,自然风化,使它的外层产生了包浆。黑色也是一种包浆,包浆不一定是黄黄的亮亮的。我让我们山东的一位大收藏家看过,他说也许是出土的,叫黑漆古。我们好好研究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