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纹单柱平底青铜爵辨伪
2014-10-14 18:36:13 来源:东方收藏 已浏览次
2000年北京古玩市场出现了大批仿制青铜器,其中有一件仿兽面纹单柱平底青铜爵叫很多行内外人士打眼。此爵长流、短尾、直腹、平底、分段圆体长颈式、三棱锥型足;口与流相接处立一伞状单柱,柱顶帽形甚高,上饰雷纹、回纹与三角形仰叶纹;颈、腹皆饰钩曲形条纹组成兽面纹,双目突出。此爵通高22.5厘米、流尾长14厘米、其中单柱高6厘米,重400克,无铭文。
爵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说文.鬯部》:“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金文中爵字作爵器形状,象形,但此种爵有的有盖,与“取其鸣节节足足也”之义似无涉。《说文》所云“象爵者”,借爵为雀,爵、雀古字通。东周后期陶爵似杯形,有一曲平形执,其前饰有一鸟,此或即《说文》所云“象爵者”,器形同于西周白公父爵,但白公父爵并没有鸟形为饰,传世东周青铜器中爵亦个别有作此状者。《说文》所解释之爵,或兼括早晚形式,字形有早期的迹象,而解释为雀之鸣节节足足,乃取东周饰雀的饮器。
爵的用途见于铭文的仅有上述白公父爵,“白公父作爵,用飨用酌”。前人以为商周之爵是否即《仪礼》记载中所用之爵,尚未可知,今由铭文证明,爵为用于飨饮酌酒之器。青铜爵一说可用于烹煮酒或温酒,少数爵之杯底确有烟炱痕,如:父乙爵(容庚藏)、二里头八区T22:6爵、郑州白家庄M2出土8号爵、郑州铭功路M4:1等,但绝大多数是没有烟炱痕迹的。且三足入火稍久,青铜器中的锡即易析离而损坏器表,故多数纹饰精美之爵作为煮酒器的可能性不大。
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商和西周早期爵的共同特点,爵在西周中期后即基本不见。
爵可分为很多种类型,一般为双柱,单柱爵是其中一种比较少的类型,单柱的做法是在“流”的末端设一略为拱起的横梁,在横梁的中间设一单柱(图二),那么爵上为什么要作柱呢?就柱的作用来说目前有几种说法:第一种意见: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装饰物没什么实用价值。第二种意见:容庚先生认为,两柱是当爵受热时以便用来把持举起的,其作用和鼎的两耳相近。此说虽不无道理,但爵在殷商亦有单柱的并不适宜把持,且早期的爵,即二里头至二里冈期的爵,即或有柱亦甚短小,柱帽成丁字形,亦不便把持,且由于均偏在流底部或流口交接处,拎起时器身亦不能平衡。第三种意见:清代学者程瑶田认为,爵上设柱是为了防止饮者仰着脖子喝酒失去仪态,双柱的作用是,当爵杯举高时,柱就会触及脸部,促使饮者保持常态。但是这一解释有点牵强,因为夏和商代早期的爵柱多数极矮或甚矮,只有商晚期才有一些稍高的爵柱出现。第四种意见:1995年马承源先在《鉴赏家》第一辑,发表“爵和的口沿为什么要设一对柱”,马先生提出爵上的柱是为了固定过滤物用。因为古代的酒有两类,一类是鬯和郁鬯,鬯是用禾巨造的酒,郁鬯是用芳香植物的叶捣碎后和水煮汁,调和在禾巨鬯之中的酒。另一类是饮用酒。按《周礼·天官·酒正》的说法,酒有五种,即所谓“五齐”: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这五种酒四种有渣滓,因此必需过滤。所以爵上的柱是为固定过滤酒用的网状或囊状物。而单柱爵在过滤酒时更显实用。但由于单柱铸造时合范技法比较复杂,因此单柱爵没有被普及。
单柱爵出土数极稀少,目前发现的也不多,现将本人见过的三件单柱爵介绍如下:1、河南安阳小屯曾出土过一单柱爵M232:R2021,通高19.7厘米。年代属殷代早期。2、安徽省博物馆藏1965年安徽肥西馆驿出土,兽面纹单柱爵,单柱爵通高38.7、重1.65千克、流尾长21.5厘米。属商后期。3、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馆歧山县京当乡出土过一单柱爵,此爵平底,细直颈,窄长流,单柱较高,分岔立于流口,刀形锥足,其中一足较长且外撇,饰饕餮纹,无铭文。属商代早期。
程长新先生总结鉴定铜爵最显著的特点有四:(1)爵底最具有时代特色:圈足有孔者最早,平底爵次之,圜底爵最晚。(2)流狭长者为早,流短槽宽壁高者,时代最晚。(3)柱小,于流折前者为早,柱高且越后者时代越晚。(4)足细尖而直者不稳,时代早;足粗外侈者,时代越晚。
按以上分析此爵应为商代无疑,再找相关文物对照,此爵乃仿造商后期安徽肥西馆驿出土兽面纹单柱爵。只是尺寸大小不同而已。其外观锈色与铜质及腐蚀程度、纹饰、重量均达到了一定水平,可定为高仿品之列。现将此爵的鉴定过程介绍如下:
外观:据说此物购买时外表有一层似新出土时的被黑泥包裹,有的地方有烂锈露出似有害锈,观此泥给人的感觉应出土于南方,因北方陕西、河南、山西出土物上均为黄土。需要注意的是近一时期来造假青铜器有一类上面布满烂泥,而且泥还很坚硬,不用工具轻易抠不下来,另有害锈给人感觉过于平均,到处都有一点太均匀了。如真器,第一,泥不会如此均匀,有部分露出器物,如新出土的器物,马上在水中可将泥洗刷掉。如出土时期过长,泥非常硬只能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第二,有害锈只是某个部分有不可能生长的那么匀,到处都有。这类物品必假。
此爵是采用失蜡铸造法精密铸造而成,其平底有三条范线,质地经观察对比,其合金成分为青铜、锡、铅组成,经破坏性观察铜芯部分为黄白色,而且铜的表层0.1——0.2厘米质地也已发生变化而且局部形成砖红色,几乎看不出新铜的质地,这些地方与真器极其相似。但观其质地找不到有垫片和范线,其底部作出的范线有些宽没有锋利感,而且有几个地方故意作出破洞,原为铸造时过于薄而出现的毛病。
此物经清洗后锈色和外表均给人以陈旧感,整体承灰黑色,锈不多,主要为薄深浅绿锈,局部有枣红锈、青蓝锈,此爵是采用化学作锈的方法制作的,首先是用化学浸泡出地子,地子以黑灰色为主,在用化学或电解方法作出锈色,锈色可分出层次为枣皮红色、深浅绿色等层次感,埋在烂泥中接着腐蚀上一层泥。此爵腐蚀的相当不错,
此爵的花纹为颈腹两层均为细兽面纹饰,细观此纹不甚规矩,左右不对称,小回纹转弯处太软,不鼓立,整体纹饰浅力度不够。伞状单柱上纹饰过于圆润立体感不强。上的兽头做的不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