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罕珍品明代观世音坐像

      观音又称观世音、观自在,在佛教各种菩萨像中,观世音菩萨像的种类最多。观音自3世纪传入中国以后,很快便发展起来。西晋太康七年( 2 8 6 年) 竺法护翻译《正法华经》,观音信仰开始在中国发展。中国现存最早的的观音菩萨像存于甘肃永靖炳灵寺,为十六国时期的造像。南北朝时期《观世音菩萨授记经》、《观无量寿佛经》、《请观音经》等涉及观音的经典陆续译出,为适应中国文化和信仰的需要,一些融合中国传统思想的中国式观音经典,如《观世音三味经》、《观世音十大愿经》、《观音忏悔经》等相继出现,观音信仰逐渐成为中国宗教信仰的重要内容,观音由宗教性的菩萨逐渐演变成与人间生活息息相关的救苦救难的菩萨。观音作为西方三圣之一,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观音信仰在民间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相传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深圳御宝轩近期征集到一件罕见的明代观世音坐像,此件藏品高25.3cm,观音头戴高花冠,盘坐在莲花座上,左手执净瓶,右手作法印相,面目清秀,神态安宁,双目下视,似以无限悲悯的神情关注着人间。静观此件观音像,不禁让人觉得观世音不再是高居神坛的神,而是可亲近、可交流的一位心灵使者,是美的化身,善的代表。此件藏品因久历人间烟火,日月侵蚀,表层有灰黑色皮壳和色浆,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具有极大的收藏和经济价值。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