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爵用平议之饮酒论

作为造型精美的青铜礼器,铜爵承载着浓厚的图腾崇拜色彩,而其独特的造型也引发了众多学者对其具体功用的研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资料图:青铜爵

 

  作为造型精美的青铜礼器,铜爵承载着浓厚的图腾崇拜色彩,而其独特的造型也引发了众多学者对其具体功用的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铜爵用途的说法主要有“饮酒说”、“滤酒说”、“温酒说”、“鬯酒说”、“敬神说”等。

 

  而定爵为饮酒器,是自宋代金石学家为其定名以来的传统观点。此观点以东周古文献如《左传》、《仪礼》、《周礼·考工记·梓人》等中的相关记载为证,认为爵为饮酒器。而今,饮酒一说已为部分学者所质疑。本文也以为,单纯地定爵为饮酒器的观点仅仅是从其实用性上进行的讨论,而忽视了其不同历史时期可能存在的不同情况。从青铜爵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本文认为铜爵虽然具有饮酒的功能,但并非将这一功能贯穿始终或并非仅具有饮酒这一种单一的功能。理由如下:

 

  1、在与爵相组合的青铜容器中,将同一组合中的青铜容器做比较,以铜爵的容量最小。显然,容量小者为饮器,容量大者为盛储器、温煮器、斟酌器才合于情理。但是,从不同发展阶段的铜爵来看,如二里头时期的铜爵,尚无或很少有与之组合的青铜容器,那么这种情况则需另当别论了。

 

  2、从爵自身的形制上看,早期的铜爵,爵流较狭长,流折处夹角较小、流床较平,不利于酒浆从爵腹沿流床顺流而下,如此可以推测爵腹中的酒不会完全被饮者喝下,而总要残留一部分在腹内。倘若饮酒时加大爵体的倾斜度,则会有部分酒液从爵的口沿处散落,这既会造成酒浆的浪费,又不太符合礼制社会的礼仪要求。可见早期铜爵的形制,并不适合作为日常实用饮器。 

 

  3、从腹部有烟炱的爵来看,认为爵为单纯的实用饮酒器也似不妥。腹底有烟炱者多为二里头期和二里岗期的铜爵,如偃师二里头八区T22③:6爵[1]、郑州白家庄M2出土的8号爵[2]、郑州铭功路M4:1爵[3]等腹底皆有火烧的痕迹,这显然是用于加热的缘故。如果爵为日常饮酒器,那么为避免烫伤,加热之后的爵势必要等到冷却方能就饮,这样对饮者来说实有不便,于理也很难解释通。

责任编辑:泽恩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