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18万元买青铜器系仿品:从此不再碰古玩

“棒槌”、“烧包”是古玩行当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们对那些自认“高手”、但鉴定水平有限却自信满满想来“捡漏”的藏家的统称。这样的人很容易中了古玩行当“故弄玄虚”、“借刀宰人”的招数。

案例:江湖高手也被忽悠

年年打雁,今年却被雁琢眼。对于从湖南来疆做生意多年的瓷器收藏家柯正生(化名)来说,今年不小心也当了一回棒槌,让他有些哭笑不得:“虽然三十万元的学费交得有点冤,但也只能怪自己修炼不够。”

原来柯正生收藏瓷器十余年,在圈里有一定的名气,并担任一家国内专业网站的版主。上个月,柯正生去北京出差,受一位交流多年网友的邀约,去当地一位大藏家处喝茶交流。

“一进入工作室就被‘唬’住了。”柯正生说,那个藏家穿着儒雅的长袍接客,书架上摆放的都是价值不菲的“大开门”(行话,一眼看就是真的)瓷器,交流中更是引经据典、博古通今。“我当时就折服了,觉得能和这样真正有修养的大藏家交流很幸运。”柯正生说。

最后,当那位大藏家说难得和藏友如此投缘、愿意割爱和他交流藏品时,柯正生当即决定花三十万元拿了一件康熙官窑瓷器,比市场价便宜了五六万元。“回来后仔细把玩发现是件高仿品,可能被调包了。”他赶紧打电话过去,结果是空号,托当地朋友去找,已是人去楼空。

相比外人的“故弄玄虚”,熟人间的“借刀宰人”,则让生平仅买了一回古董的章松龄(化名)到现在闻之色变,连称这不是一般人能玩得了的事。

原来章松龄所在的公司上市后,自己也身价倍增。读MBA时,听老师介绍说现在投资艺术品是企业家的流行趋势,他心动了,于是托甘肃老家的亲朋找些上档次的藏品。

后来亲朋告诉他说,亲眼看到村民从墓葬里挖出来一些青铜器,他闻讯专程开车回到甘肃,花十八万元买回来一堆青铜器的锅碗瓢盆。

后来请晨报我家有宝俱乐部的专家鉴定时,专家直言不讳地说:“在古代,青铜器都是礼器之类,档次非常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从墓葬里挖出来的东西。这些实用器都是上周埋在地里的东西。”后来章松龄几经协调才退回十万元,从此不再碰触古玩。

实际上,章松龄能追讨回来部分损失已算幸运。“‘买假不退’在收藏界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所谓的‘三包’、‘售后’,在这里行不通。这很有点赌博的味道。”首府有多年经营历史的古玩商李祥信表示,在古玩行当是靠眼力吃饭,卖家没有告知古玩真伪的义务,因此买家如不能分辨出真伪,花高价买了假货,在业界也是合乎行规的。

那么,为何这个行业仍能吸引众多人“前赴后继”,缘何古玩行当不能规范发展呢?

探析:市场管理有待完善

“首先是经济力量的推动。”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新疆收藏家协会会长岳峰说,这些年,文物艺术品升值的潜力很大,拍卖总额每年都以两位数的比例上升,有些古董古玩过两年再拍升值一倍,这种情况刺激有钱人涉足。

“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升值潜力巨大。前几年晚清文物都不值钱,现如今民国货成了主打产品,一些好东西‘沉底’后就不再露出来了。”岳峰认为,这和近年来媒体鉴宝类节目的普及也有很大关系。

新疆文物商店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物商店都是走村串户或到各县的文物代购点征集文物,那时到县里一贴宣传单,老百姓就会源源不断地把各种文物送来,几元或几十元就能收到一些很不错的藏品。现在这个渠道已不复存在,偶尔有人送来,往往是开出天价,难以接受。

实际上,历来的字画古董收藏都局限在一小部分人的圈子中,古玩行当不是普通人能玩的,因为它需要的是对于历史、艺术、工艺的精通和研究,讲究的是经验、眼力和财力,没有数十年的功底和实践,谈字画古董收藏是很难的。

“最大的问题是这个行业缺乏准入制度。”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目前我国的文物鉴定是没有标准可依的,在行业资格的管理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开一家鉴定工作室和俱乐部从事文物鉴定,只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或在民政部门注册一个民间团体就可以了。这是目前文物鉴定行业混乱、从业人员五花八门的根源所在,相关法律和政策上的空白亟待弥补。

王立军说,文物鉴定有着很强的学术性和技术性,不是学问深、资格老甚至是考古专家就能担当的,一个优秀的文物鉴定人员既需要扎实的理论根基,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鉴定技能。

“在古玩这个行当,造假不叫造假,而是称为‘做旧’、‘修旧’;假的不说是假的,而是说‘新’的,真的说是‘老’的。而且在古玩界,普遍不谴责造假,反而讥笑买假的。”首府一位收藏界人士告诉记者,这个行当有眼力没资金玩不转,有资金没眼力也只能是玩瞎了。

责任编辑:bd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