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籍善本不能只看年代:影刻本也有收藏价值
2014-11-26 15:11:55 作者:萧蔷 来源:中证网 已浏览次

“盛世修典,和世存典,乱世毁典,末世忘典。”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先生说。2013年,北京大学筹资1.5亿元,从日本大仓文化财团回购了2万余册“大仓藏书”,其中仅极为罕见的《四库全书》进呈本就达25种,包括至少4部孤本。
2012年过云楼藏书的拍卖使古籍善本一举跨入亿元时代,也使这一冷门收藏品种迅速升温。凤凰集团以2.16亿元的天价竞得,打破古籍善本拍卖世界纪录。
在以书画为主流的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古籍曾长期默默无闻,2000年上海图书馆斥资450万美元从美国买回翁万戈家藏的80种542册藏书,才触动了市场神经。
从中国嘉德的拍卖管窥古籍行情,2001年春拍,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不过280万元;2013年春拍,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已高达8700万元。
部次甲乙 牙签万轴
古籍善本可以分为刻本、墨迹本、碑帖、信札以及其他文献。“刻本”是使用雕刻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为古籍善本收藏最大的一类。
墨迹本是近年来最为抢眼的品种之一,又可分为抄本和校本两类。墨迹本大多是孤品,出自名家之手的墨迹本,在拍场上更会引起激烈争夺。
碑帖、信札以及文献则是近年来古籍善本拍卖市场新兴品种,也最受市场关注,信札近年来身价更是扶摇直上。
收藏界普遍认为,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国际上,各大博物馆对中国古籍以1644年清入关为界,此前的古籍无论官刻、私刻,均为善本。国内收藏界则以1795年为界,此前的均为善本,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分。宋元古籍历来为藏家追捧,拍卖会上,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
在中国古代,图书主要分为经、史、子、集四类。
东晋学者李充编制《晋元帝四部书目》时,划分四部:甲部为六艺、小学,乙部为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丙部为诸子、兵书、术数,丁部为诗赋、图赞、汲冢书。群书虽分四部,但当时尚无经史子集之名。至唐初废弃甲乙丙丁,正式使用经史子集四部之名。清乾隆年间,从各地征集10254种图书,在四部分类法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编成《四库全书》。
古代藏书,为方便检索,还从图书装帧的材质和颜色上加以标识。
图书的“卷轴装”流行于六朝和隋唐。卷子两端为轴,轴头挂一牍,标明书名、卷次等,称为“签”。签一般用象牙制成,称为牙签。牙签类似现代图书书脊,便于查找书籍。
唐朝官府藏书,在装帧方面有明显标识。《旧唐书》卷47《经籍志下》谓:“凡四部库书,两京各一本,共一十二万五千九百六十卷,皆以益州麻纸写。其集贤院御书,经库皆钿白牙轴,黄缥带红牙签;史书库钿青牙轴,缥带绿牙签;子库皆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签;集库皆绿牙轴,朱带白牙签,以分别之。”
清宫藏书处“天禄琳琅”专藏内府善本图书,总量达1000余部,在昭仁殿列架庋置。乾嘉时期,将所藏珍本改装为线装形制,书函的材质和颜色依据各书的时代加以区别:宋版、金版和影宋抄本皆函以锦,元版以蓝色绨,明版以褐色绨。这里的善本图书先依版本时代认定以后,再入经史子集分类序列。
影刻本也有收藏价值
最早的古籍出现在唐代,以“日历”的形式流传,到宋代开始成书。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写本、刻印本两类,按照刊刻时代区分,有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西夏刻本、金刻本、蒙古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等。
古籍中的影刻本是明清时期对宋元版本的高仿赝品,最早脱胎于“影抄”工艺。明朝中后期,代表了雕版印刷技艺巅峰的宋元版本书籍已属珍稀,文人士大夫却又独爱宋元版本,影抄工艺应运而生。
影抄,就是用薄而透明的纸,逐页蒙在宋元刻本书页上,一丝不苟,照样描摹或双勾。这样的抄本几可乱真,但它仅以“录副”的孤本形式存在,不能满足文人需求。书商又将影抄描摹的书页上板镌雕,这样雕印出来的书,因为版样是影摹而来,即称影刻本。影抄、影刻之风明清极盛,基本都是影宋、影元。
这些影抄、影刻的高仿宋元版本的版式、字体与原版很难区分,就连乾隆皇帝这样的大藏家有时也会走眼。据载,“天禄琳琅”藏书中,经乾隆题为宋刻本的古籍,就有一些是明翻宋的影刻本。上世纪90年代拍卖场上出现的4册被乾隆题为宋刻的“天禄琳琅”藏《欧阳文忠公集》,其纸张就被鉴定出是明代的白棉纸。
业内人士认为,现今市面上的影刻本也有收藏价值,它本身就是古籍翻刻本中艺术价值最高的品类,原来的宋版本如果已经湮没不见,明影宋也就成了最久远的古本了。特别是历史上著名毛晋的“汲古阁影宋本”,其价值与宋版书不相上下,但绝大多数影刻本毕竟只是对原宋版书形式上的复制品,其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它的母版宋版书还是不能相提并论。
收藏古籍不能只看年代
古籍收藏除了看年代,还要注意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原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聘专家沈津曾介绍,古籍的价值取决于是否具备文物性、艺术性和学术性。明代及明代以前所出版的所有刻本、抄本;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在印刷上能反映中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等,都是非常有收藏价值的。
影响古籍价值有三个要素:
其一,古籍版本的确定,重点是书的年代,是原刻本还是翻刻本。宋元刻本的价值与明刻本的价值有云泥之分,后来的翻刻本与原刻本不能同日而语。历代藏家、书贾为使藏品升值,往往撤去刻书的序、跋,模糊古籍的年代以及原刻与翻刻的界线。
其二,装帧和品相。镌刻精美,用纸上乘、装帧华丽、品相完好,对古籍价值影响很大。同一版刻的古籍的价值会由此相差数倍,如清光绪内府本《养正图解》,华丽宫装版本的价格能达到十几万元,而普通装帧的只能有两三万元。
其三,初印和后印的区别。古籍善本初印本字迹清晰,见棱见角,观之赏心悦目。后印者字迹模糊,甚至令人不忍卒读。印刷年代越靠后,收藏价值越小。如清康熙刻本《曝书亭集》初印本能拍到五万元以上,而后印本可能只值四五千元。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