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苏州院校藏古籍独具特色
2014-11-26 15:06:39 作者:李婷 来源:姑苏晚报 已浏览次

在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认定工作中,出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在新认定的文物中,除书画、瓷杂外,学校收藏的众多高品质古籍特别引人注目,其中就包括了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市第五中学、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太仓市第一中学等。
常熟理工学院收藏古籍达1720套/14236册,其中古籍善本126种,明隆庆六年(1572)的刻本《沧溟先生集》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沧溟先生集》共30卷,明李攀龙撰,张弘道校,王世贞刻本,附录1卷,10行20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16册,此书是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现存最早的古籍善本之一。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李攀龙与谢榛、王世贞等成为明代嘉靖后期再度兴起的文学复古思潮“后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攀龙更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影响甚至及于清初。为李攀龙刻印此书的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在李攀龙死后,同为“后七子”领袖的王世贞独主文坛二十年。因此,《沧溟先生集》 作为两位文坛领袖交往的文字见证,对于研究明代中期第二次文学复古思潮兴起原因、价值取向、思想实质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收藏的《汉书评林》,是明万历九年(1581)年间的刻本,该书共40册100卷,版分上下两节,上窄下宽,上刻诸家评语,开本阔朗,镌刻精工,最重要的是该书是明朝多色套印本之鼻祖凌稚隆亲自辑校的一部历史评论和阐释《史记》的集大成之作。资料显示,凌稚隆是浙江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其兄凌迪知官至大名府通判,凌迪知之子濛初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作者,凌氏一门,读书、刻书、著书,可谓书香世家。凌稚隆一生刻印了大量书籍,如《万姓类苑》(传记)46卷、《史记评林》130卷、《汉书评林》120卷、《史记纂》24卷等,雕制精良,为后世藏书家珍视,特别是其中的《史记纂》朱墨套印,刊于万历七年(1579),为目前已知最早的套印本古籍。
凌稚隆自幼好读《史记》,《汉书》,后来他搜录了万历六年以前历代研究《汉书》的优秀成果,撰成《汉书评林》。有研究认为,凌氏《汉书评林》并非同时代其它摘抄、评点本可比,此书不仅汇集了历代研究《汉书》的精粹,且留下了凌氏本人读此书时的所思所想、真知灼见,为后世研究《汉书》的内容、体例和版本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