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视开学仪式 流程由《礼记》等详细规定

日前,各所学校纷纷开学,各式各样的开学仪式也就必不可少,可见学校对开学仪式的重视,其实古人对开学仪式也是极为重视,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举行开学仪式的。

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步,便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可见,古人十分注重学生们仪表的整洁。在这个环节里,学童们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先正衣冠,再做学问,看来这是古人们的共识。

整理好衣冠,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童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于学堂前。恭立片刻后,在先生带领下,进入学堂。这是开学的第二个环节,即入学堂。

之后,便是拜师礼。学童们在先生带领下,先拜孔子先师。拜完孔子,再拜先生。而拜先生时,学童向先生赠送六礼束修,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德圆满;干瘦肉条,是用以表达弟子心意。之后,便是学童间互相鞠躬,表示互爱互帮。

第四个环节,是净手。学童们将手放到水盆中,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心无旁骛。

洗完手,便是最后一道程序,朱砂启智。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童眉心处点上红点,为学童们朱砂开智。朱砂点痣,取的是古语中“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也希望学童们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整个过程,古人称之为“入泮仪式”。其中的各个步骤,都是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定,历经千年而未改。看来,古人对于开学,还是极为重视的。

责任编辑:倪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