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玉雕:大眼龟碑文是古彝文

  前不久,曾力先生在八宝山博古艺苑偶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玉雕。“我一眼就被它上面的文字所吸引,几分钟之内,就决定买下它。”人与物的片刻对视,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历史猜解。

  这是一件用岫岩青白玉、以减地凸雕工艺雕刻的龟驮碑,碑高约70厘米,宽30余厘米。碑座造型精巧,碑身完整光润,两面皆刻文字,自有一种庄严、神秘之感。

  龟是自古常见的吉祥意象,这只龟却有着显著特点:眼睛圆大而突出。“大眼龟”吸引了曾力的目光,预感到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身为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会员,曾力先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古文字研究,古老的《仓颉书》、《夏禹书》即在其研究之列。他去年喜获一枚颛顼时代的蝌蚪文玉印,为破译印文,他搜集了1.2亿字节的相关文献数据,终于在古彝文系统中获得了破译结果。正因如此,初见碑上的远古符号时,曾力感觉既亲切又激动。“这就是古彝文。”

  碑上刻的是5000年前虞夏时期的《月亮经》。碑文背面的文字为“朔望”,正面为“要坐此神船,去找库土人。雁鹿高层行,蛇神头迹。库人初呼魂,要解洞弯处,龟朔望颂龟。”共有34个字。古时以月阴为“朔”,月圆为“望”,对应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也指每逢朔望的朝谒之礼。据相关原始宗教教义相传,每经历一千年,宇宙会为良善之人打开天门,让他们的灵魂回归宇宙中心,而人们需凭月之圆缺计算回归时间。从文字发音和相关神话记载推算,“库土人”约指远古时生活于今我国西北和中亚地区的人类。“蛇神头迹”之“蛇”为古时灵物,人们相信它可以在灵魂回归时率先冲破时空,指引迷津。其碑文内容,估计为灵魂回归时的注意事项。

  上世纪60年代有关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文章,透露了发掘中曾发现一种地平龟龟甲,认真对照之下,曾力发现“大眼龟”在大小、造型上都与之相似。“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迁徙、通婚过程中,一个氏族对于动植物的崇拜和它的图腾是可以被他族接受的,从而得到传承或改变。”他这样表述对于当时神龟崇拜的猜想。曾力表示,这件龟驮碑更重要的意义,是为今人开启了一扇窥见中国原始宗教、远古民俗、美学观念等的窗户。在笔者采访时,曾力透露,他刚刚又买了两件相同的“大眼龟”,只是碑文不同,正在紧张破译上面的文字。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